2020年6月7日星期日

到底多少個P?馬來文給我的困惑

剛才聽著首相宣佈解封的直播,聽著那些馬來文的簡稱PKPP,之前是PKP,後來是PKPD等等,暈頭轉向。太多P,而且不知道這個P是什麼P。

我到這把年齡與這個圈子,只知道什麼是多P,P是Person。(你懂的)

這其實就是馬來文的非常大的短處,從以前上中學時死背一些政府部門的名堂,或是什麼特有名詞時,要將動詞名詞化時,往往就是加了Imbuhan等的前綴詞,這些前綴imbuhan不是P就是K帶頭,根本辨別不到是什麼。

我記得最混淆的是消費人事務部,簡稱是KPDNHEP,還有KDN是外交部,KDNK其實則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

當時另一堂課用最多簡稱的是馬來西亞的近代建國史,有許多政黨、文件、協議等,都是使用這些馬來文來翻譯出來,以形成一串串冗長的簡稱。

而英文名詞多是使用後綴方式的來置換動詞或名詞,所以保留著字根置前,減少這種簡稱時的重覆性,更容易地記取。

以新加坡防疫政策來對比,新加坡是使用Circuit Breaker(斷路器)這代名詞來表述及立名目,如果是馬來文直譯過去就是pemutus litar (PL),又是P開頭,又道不出那種神韻出來。

寫到這裡,我真心想起上國民中學時的學馬來文的痛苦。曾經因為當了六年的華小生,在上預備班時適應不了課文全盤改為馬來文,我的成績大跌。當時我記得老師有鼓勵我們多看馬來文報章,但看著馬來文報章那些特有名詞時,我也讀得懞了。

馬來文其實是非常簡易的語文,語法邏輯沒甚嚴謹,而且也沒有聲調,但這是一種致命性的雙刃劍,它可以很快上手學會,但不論是詞彙量、詞彙進階演變等,都只能不停加imbuhan來發展衍變。

由於詞彙的短缺,在表述一個比較深的意涵時,馬來文就詞窮了。我最記得以前我看到以下的字眼,總會想,為何都是用Raya?那時我不知道Raya帶有三個意思的定語:公共的、高大上、節慶的:


馬來文
中文意譯
英文選項
馬來文的進階叫法
Bandar raya

大城市
CIty
如果要以人口來區分到Metropolitan,馬來文找不到字了,只能取英文字Metropolitan
Pasar raya

百貨公司、超級市場
Department Store
還有更多的Hypermarket等的等級,也沒有相應的字,就直用hypermarket
Jalan raya
大路、公路
road, carriageway
進階就是Lebuh raya
Lebuh raya
大道
motorway; freeway; expressway; controlled-access highway
已經找不到字來形容super highwaylebuh raya是位階最高的叫法了,但英文的叫法真的很多變化
Kerja raya
公共事務、公共工程、工務,中國古代稱「工部」
Public Works
Raya在這裡意指相關公眾與公共的
Hari Raya
節慶、大日子
festival
Hari Raya已通稱為開齋節,但其實Raya在這裡的意思是節日
Pilihan raya
選舉
Election, poll
Raya在這裡也是指公共相關的


但其實如果是使用英文或是中文來表述,是可以有很多字樣可以搭配,而且一搭配出來是可以表意的。一般學生如我,是不會去查詢字典考究Raya到底原意是什麼,但那時我就好奇這麼Raya這字眼出現頻率這麼高?沒有其他配詞可用了嗎?

而在學習過程中,只能這樣死背硬記這些字是什麼意思。

再說,一如大城市與大公路等的,Raya已是最大最高階的形容詞了,也端不出其他面向來描述進階的版本,唯有可取的是,直接使用英文字眼。

再說,以上這些帶Raya的字眼,其實在非馬來文為母語者,已經很少掛在唇邊了,high-way兩個音節,比起le-buh-ra-ya四個音節在表述起來時,簡單快捷得多了,而且一開口也不必動這麼多腦筋。

在馬來西亞上大學,學習時還是使用馬來文來教學,出來社會時又全盤轉為英文做為職場語言來做日常用語及職場書面語文,即使我在高中時的馬來文已學習得不錯,而且都是正統的書面語馬來文,但統統都得丟在垃圾桶了。

最後馬來文被我用來跟小販說話,或是使用書面馬來文來開罵那些服務不週的服務生,又或是故意用些馬來文來逗一逗那些馬來炮友(如這篇:一襟晚照)……

所以,其實當年老馬表示力推數理科英文教學時,我是非常贊成的,不是要獨尊英文,而是馬來文不適用。至少以我作為一個國中生來說,用英文去理解數理科課文,好過用迂迴地使用隔了一層紗的馬來文。

現在腦中還是一直禜迴著什麼PKPP等的,還有剛才直播時最後一段馬來文的經文,我真的投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