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闢部落格到出版《亞當的禁果》短篇小說集,我沒有接受過專訪;之前有受到電台DJ來信邀請獻
在七年後,我將我的處女專訪獻給了來自台灣的成蹊同志生活誌。
所以,就有了這篇:「與我同咬一顆禁果」的專訪稿出來,亦算露了本尊吧!但希望若我有像這副插畫中如此地魁梧。當然,或許如此富具想像力。
在這裡必須介紹我非常喜歡的成蹊同志生活誌。這是台灣一本以「台灣當代」、「獨立創新」為方向,推廣同志藝術文化的雜誌,裡面有許多非常棒的文章,有關酷兒、創作及同志藝術文化。其版面清新,插畫精美,我喜歡那種藝文格調。另外成蹊的網站也具備非常豐富的同志文藝資源,形同一個可深入開拓的熱帶雨林。
這都是在馬來西亞無法企盼得到的同志文藝資源。
這篇專訪稿是刊於2012年十一月份第19期的成蹊同志生活誌中「寰宇阡陌」版位裡,非常感謝成蹊編輯部跨界專訪,給我機會給讀者認識。
其實訪談中還有談及更多,例如:馬來西亞對同志的民風是否漸趨保守或開放?在馬來西亞有何熱門的同志聚集、聚集喝酒的地點?這些場所出現誰的音樂為主?誰是馬來西亞同志的偶像(演藝或其他)?
第一題的答案,恐怕馬來西亞的讀者心中已有答案(回想一下教育部吁請家長慎防穿V領T恤的孩子的新聞等等)吧!在馬來西亞是否是同志,最好是don't ask, don't tell。對同志有什麼意見,也可以這句做圭臬。
第二題與第三題,老實說我當時答得不是那麼準確吧,因為舉目四望馬來西亞吉隆坡並沒有一個如同台灣西門町西門紅樓如此特出與唯一的同志聚集聖地(所以我答稱是柏威年廣場底樓的飲料部)。
至於馬來西亞的同志偶像──是中文圈還是英文圈?若是說歌曲,中文歌我已少聽,難道是曹格或是張惠妹?又或是那些風花雪月、談情說愛的抒歌慢歌?那些人人都在唱吧。英文歌反之似乎都是舞曲大行其道,而我也沒上夜店,實在不知道。
而如果嚴肅地回想,其言行間讓我們大徹大悟,可作為同志精神表率的偶像,即使用力地想,似乎都沒有一個。
或許在馬來西亞,同志是相信自己多一些,確切而言是相信自己的肌肉多一些。
但當時我說,台灣的文化影響力在目前,是遠勝於香港的。撇除在吉隆坡等一帶廣東話大行其道的地理因素,一般上大馬新生代的中文圈大馬青年談吐、用詞,已掛著台灣綜藝節目等常出現的台灣華語腔。雖說談吐是表象,但用詞、思維等都是透過文字的運用、台灣的文化輸出力量是安靜卻深遠的。
這是我們這些走過80年代、90年代香港歌影視叱吒風雲時的一輩,可明顯感受到的文化影響溫差。香港已漸式微。
重讀這篇訪談寫到早年的我在創作時,是「…以筆和文字創建一個虛有的國度」,現在我想一想,現時的我不知是我建構了虛有的國度,還是虛有的國度打造了一個Hezt出來。
無論如何,對此次專訪是感到欣慰,因為可以與採訪隊伍一趟異國文化的交流。親身交流與對話,可以得到更多豐厚的input。
而且,很高興的是可在此期與一位久違,而且之前有常讀其作品的台灣作家孫梓評同期刊出專訪稿。有些像戲迷在後台探班的感覺──驀覺歲月匆匆。
ps:那麼回歸正題,準備與我一起同咬台灣男人的禁果了嗎?請期待與Hezt一起起飛到台北。
哈哈,獻身接受採訪了喲,讓讀者們得以第三人稱的視角關注一下hezt.
回覆刪除Ps 期待看到我沒能接觸到的,令人神往的台灣與禁果 ~
@simon jim:你在短期內也熱情地關注我完畢了。:)
回覆刪除http://www.dailylife.com.au/news-and-views/news-features/being-gay-in-the-muslim-world-20121031-28is2.html
回覆刪除●謝謝匿名者的分享。只覺得這篇專訪寫得很片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