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相信已是落後了,也可能變成人云亦云。但是我無法忘記Susan Boyle的聲音,還有那種澎湃的感動。
在早上去做gym時,我看著CNN電視台播映著這個Britain's Got Talent畫面──一個蓬頭亂髮的雙層下巴大嬸,眉毛粗亂得像被塗鴉過,還有滴油叉燒般的身材,再看看畫面的介紹是寫著「Susan Boyle, 47, Unemployed」時,我以為是小醜出場,又或者是一個錯戴假髮出場的男人。
由于當時只有畫面沒有聲音(我沒有帶上耳筒),我就像看著啞劇一樣看著電視畫面,看到了American Idol的毒舌評審Simon Cowell,才知道又是那種新秀歌唱比賽般的節目。
然後看著畫面一轉,Susan 開始演唱了,沒有聲音,但從三個評審遽變的臉部表情與全場立起來拍掌時的激動場面時,我也覺得好奇,這女人會魔法的?怎麼之前那些鄙視的目光全都被征服了?
●
我只有在回家時看Youtube 時,才真正聽到Susan Boyle的歌聲,也嚇了一跳。我看到一則留言是這樣寫,正是我的寫照:
1.你掩著嘴吧
2.你握著手禱告
3.你覺得明天是美好的一天
然後查看youtube裡的瀏覽記錄,已屆臨千萬次。但那只是4月11日(上週六)才在英國播映的節目。
這大嬸可真是天雷勾地火,在網絡上爆紅起來了,而且留言是鋪天蓋地,許多人都說聽到哭了。
的確,你看著這位安娣以平穩的台風,一張口唱起I Dreamed a dream幾秒鐘後,就翻天覆地扭轉了整個局勢,全場像被電了起來跳著尖叫歡呼。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如此巨大的反應?
除了是其天籟般的歌聲以外,我覺得Susan給了人們很大的一種心念與力量。我們看著一個47歲的女人,沒有結婚,沒有親吻過,只與一隻貓同住,其貌不揚,但她還是有一個夢想說要成為專業歌手,當時全場觀眾的反應都爆笑起來了──因為那乍聽是白日夢。
然後她就用歌聲,來講述著其夢想。在那一剎那,大家都覺得墜入了夢境。這是實境還是大家集體在作夢?這是真的嗎?怎麼這把歌聲是屬于這女人的?這種歌聲不是屬于媒體與唱片公司塑造出來的整容姿色女人的嗎?為什麼是她?
我與大家一樣,覺得都被愚弄了一番,不是被Susan Boyle愚弄,而是被我們自己的刻板印象與programmed過的意識型態所愚弄,在流行文化與名牌主義下,我們都是講求包裝與外表,因為我們認定一個醜人,總是total reject的,我們只憑外表與第一印象,片面地、主觀武斷或狹隘地去評估一個人。
然而突然間Susan Boyle的歌聲刮了我們幾巴掌讓我們驚醒了,原來平凡人也有不平凡的力量。
再深想一層,她給人的震憾,是因為大家對她的期望不高,所以產生那種一鳴驚人的效應。我知道這賽事在第一屆時也冒出了一個憨頭憨腦的崩牙男子,Paul Potts而贏得了冠軍。當然Paul Potts也是非同凡響,然而Susan Boyle給我的震盪與震憾更巨大,主要是她的長相比起Paul Potts是更為差勁,但突然間一把歌聲,讓人覺得她是如此的美麗。
但其實是Susan Boyle醜陋,還是我們醜陋?
我非常認同其中一個莫名其妙當上評審卻很紅的英國女演員Amanda Holden在聽畢後對Susan說,
「I am so thrilled because I know that everybody was against you. I honestly think that we were all being very cynical and I think that's the biggest wakeup call ever. And I just want to say that it was a complete privilege listening to that.」
的確,我們突然間發掘了一個塊寶,邂逅一個奇跡,但是感到非常榮幸的是,Susan Boyle讓我找到失去很久的信念與美好價值觀,還有希望。
而且,我們像一個承認錯誤的孩子,而現在得到了一種救贖,即是不要那麼膚淺。
●
其實我想Susan Boyle在選唱I Dreamed a dream是很成功與非常具戰略性的,此首歌旋律優美而扣人心弦,再加上其歌詞唱出的一種悲恨與滄桑,曲折而婉麗,十分吻合Susan Boyle在簡介她自己時的歷程。
下次她會唱什麼歌曲呢?我真的很期待。
●
Susan Boyle是一個奇跡,可是我還是非常務實地想,她粉墨登場有一種警世的啟發性,但要改變人們那種粗淺、無知的對外表打分認知想法,不是一夕之間的事情。
特別是同志圈子裡。我們是無法逃得出這種自我捆綁的桎梏。
我也盡量在說服著自己,不要那樣壞地再形容他人是滴油叉燒…然後再讓自己盲目起來,用心去認識一個人,發掘其才華與真善美。
附錄:I dreamed a dream部份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