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了我不喜歡港劇,可是我喜歡香港人那種說話言辭的辛辣。我喜歡讀一些訪談,可以直接感受到受訪人物的心情起伏跌宕,或峻峭的語鋒。
剛讀完近來憑著《巾幗梟雄》「又」走紅的鄧萃雯接受《壹週刊》的專訪稿,我奇怪原來壹週刊也會刊寫如此有深度的專訪稿(那不是狗仔隊的雜誌嗎?我不知,我極少閱讀這本雜誌)
可是,我欣賞鄧萃雯在訪談中的剖白,特別是愛情觀,句句到肉。我還記得小學時看著她演「開心女鬼」,現在我是成年人了,她似乎沒有衰老過,反而更為洗練與有智慧了。
我喜歡的語錄:
「…相戀失戀,一個人來的鄧萃雯心有同感: 『我不怕物理上的孤單,我怕寂寞。明明被包圍住,還是找不到理解自己的同路人。』
散場了,電影好壞,想狠批或激讚,沒有分享對象 。「今日,我可以答你不打緊;再老一點,是另一回事吧。 」
「一個人飢餓,最易出錯。一廂情願以為自己愛人,也相信別人愛自己,毫無準則,結果互相傷 害 。」
「我一生在追求戀愛時的安全感,其實根本幫唔到手,以前遇過的愛情跟我渴望擁有的,完全兩 回事。所以,每次完場,對方就再沒有用途。」
算不算遇人不淑?「唔可以話別人的能力差,是我的動機有問題 。」
「無可能再單憑感覺行事,要審慎挑選,要目光長遠,找一個務實的,具責任心的。總之不同於以前的。」
萬梓良、江華、鄭敬基……情人一大堆,結局全數落空。「可能我帶給他們的傷害,更加深。」
要完全超脫,總得靠自己。她很清楚繼續下去亂愛一通,一生都不會幸福。絕愛嗎?又填補不到 需要填補的缺口。「我有需要,但不心急。」
「客套地說,是我謹慎;真實點形容,是驚 。」
「不過,有時駕車,見到一對老人家拖住手在街道漫步,也會停一停車,望一 望。可能年紀大了,對永恒的定義會有所改變,開始覺得這種才算真正的浪漫。」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