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Posts
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傷心面子書
※
Hezt
幾天前有篇新聞報導引述一份美國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上多面子書,只是讓人感覺多了一份聯誼性的人脈,但卻越上越傷心。
這份自稱是當今首份探討面子書與人們滿足感與快樂的研究,分析事實相當對位。
為何面子書會讓人上癮,這是我幾年前的疑問。這幾年來,更讓我訝異的是,一些朋友、一些我以為自己相熟的朋友開設了面子書後,所分享的留言、在留言時對事情的看法,在書寫時的語調口吻,總之總和起來時所呈現的整體面貌,是與平時所接觸、所交談的不一樣的人了。
有些看起來本是沉穩嚴肅的,卻是大事小事雜事吃喝玩樂都圖文並茂上載。有者以為是理智型的,卻在面子書掏盡心事來分享。有者變成了撒嗲寶寶,有者成了吐苦水怨婦怨夫;但人人都是喜歡分享樂事,投訴人讓人分擔心中怨氣──那真的要找對對象。
有者在面子書上,則是活得像個活神仙,盡是快活逍遙的時光。但真的沒有陰暗面嗎?
在社群媒體上,一個人投射了怎樣的形象上去來映照給大家看呢?社群媒體形象是虛無的,是圖文搭建出來的,而一個人在的社會形象,卻是人際間面對面接觸時,給予他人的形象。到底一個人是否有人緣,真的是要在與人交際時談吐、肢體動作、即時反應上的總和,而非只是面子書上的自我包裝。
但可怖的是,會有人相信一個在社群媒體上的人,就是那人在真實生活裡活生生的人。
面子書改變的是人們消費他人的生活來悅己,或是加大用戶在消費其他面子書朋友時的價值觀。當然,當面子書用戶一開面子書時,是不為自知地改變了其個人的行徑,讓一個人可以忘我地袒露出自己最私密的一塊。
社交生活有最起碼的公共性,但面子書將個人的遮醜布拉了下來,我們卻渾然忘記了一些最起碼的底線要劃在哪處。就如同每個人過著的生活,其實都有一扇門,是否要上鎖,或是大刺刺地打開,是個人選擇,但是否每個人都願意窺探你打開的門呢?
我最難解的是面子書上的「活神仙」類型,「朋友」數以千計,有金錢難關時是否能找到人來借錢?要搬家是否找到這些朋友來幫忙?人前就擺笑臉,但大家都是凡人吶,難道他真的可像聖人般無憂無慮地過活?
偏偏生活裡就遇到這樣的「快樂人」,每次看著他的面子書更新留言,或是刊載圖片時,看著那些美食照、風景照本是羨慕,之前還有留言;但越看越多,越覺得這些圖片缺了最基本的靈魂──到底他要傳達的是什麼訊息?他只是要贏得人家給了的「讚」嗎?我的回應(包括按「讚」、留言),只是他儲集積分裡的一個數據而已嗎?
而到底為了什麼,我要逐頁逐頁在他的相片簿裡搜?然而對照一下自己:為什麼這人總是活得那麼地高潮迭起,這就不是生活了!因為旋律有高低才有歌,語調有抑揚頓挫,才有音律與語氣;山坡海浪之秀美壯麗,就因有起伏才有曲線;但一個人在面子書上每日都是高峰與陽光,這叫生活嗎?!
如果這不是生活,就不是真實的東西,那為什麼我要浪費我的時間在虛假之事?為何要務虛而非務實?
後來,我就將這人的留言啊等的,在我的面子書版面上主動隱藏起來,除非我心血來潮,才會主動去搜尋一番;但迄至現今,只要是偶爾一瞧,又是這些虛假、虛幻資訊,讓我不得不馬上關掉。
有血有肉的心情分享,才會打動我,但只是無病呻吟,又或是故作風雅的,只是矯情。一切美好的,那是童話故事,就留給不願成長的兒童吧!若要在面子書上收集人氣,只求人家按「讚」等的,我不會拿自己的誠意當賤價的贈送品。在面子書上過得像個遊俠或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就留在他們的世界永遠當一尊吹牛炮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