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Posts

2006年12月2日星期六

公車理論



我小時候,是搭公車或校車去上學的。直至我在工作時,我還是搭著公車去上班,后來逼不得已才買車。

當然以前我很想擁有自己的一輛車子。儘管小時候我沒有這樣強烈的慾望要去駕駛一輛車子,不過當我知道在這座都市裡沒有車子的時候,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同時,我也不必被人家以一些站不住腳的理由拒載,然后也不必勞動那位動輒就發脾氣的姐姐四處載送,在沒有必要時,我也不會搭公車,或者德士去我要抵達的目的地。

后來,我買了現在駕著的這輛車子。現在我有時偶爾迷失方向,兜了很多冤枉路,耗了不少油錢,但至少我是操控著駕駛盤,我有我的自由度,驅車到我要去的地方。

讀過我那篇No.1 & The Only One文章時,我也預料到會招來很多不同的反應。

我收到了一封匿名電郵,這名無名氏問我:「你是公車嗎?四處可以給人家上?為什麼你要排期給人家上你?」

如果我是一輛公車,但其實我也是一個搭客,我是上車的人,我也是公車要服務的對象。而每個搭客都不會隨便上一輛與自己行程終點不符的公車,除非那只是轉行公車。

當你上公車時,你會考慮那輛公車是華人司機,還是馬來人司機嗎?什麼膚色的司機來駕駛公車,與挽救整個華人的面子有什麼關係?你搭了一輛擠滿人的公車,與你的尊嚴有什麼關連?

最重要是,這輛公車的司機,能載你到目的地,還有,他是一個盡責,不會危險駕駛和有專業操守的司機。

而如果那輛公車客滿了,我上不到車,我只有等下一輛的到來。或許,我可以轉搭另一輛號碼的公車來載送我。

搭公車,只是你要抵達一個地方的手段、方法,因為你還有其他辦法去抵達你要的目的地。

我也希望能到達一個讓我停駐休憩下來的終點,然后不必再大費周章舟車勞頓,甚至重返原點。

而這個終站的名稱,應該就是「愛情美滿」,或是「幸福快樂」、或是「比翼雙飛」,林林種種,都是每個人自己取的站名。

可是,這個終站只能遙遙在望。只要你相信它是存在的,它就存在了。

然而,很多時候,我自己也不知道這輛公車的路線,那是直線奔馳嗎?還是顛沛流離嗎?我真的沒有答案,我只知道我們的路線與別人不同,我也知道我有一個憧憬的目的地。

很久很久以前,我以為搭公車只要上車,就可以安坐到終站。那時候我是跟著母親一起搭巴士。

后來我才知道那是付費的。沒有人會愿意讓你不費分毫就上公車,除非那是義務性的公車。

所以,搭公車是需要成本,就是車資。沒有車資,你不必上車。

相同的,現在我去赴約見一個陌生的網友時,有時我覺得,身體就是你的車資。你要上車,你就得將你的身體的一部份付出來給司機。

即使你搭上的公車是駛向愛情的,那也需要付出那麼一點的車資──你還是要奉獻你的肉體出來。

以前我以為,搭公車不必掏腰包的;以前我也以為,去見一個人是不必解鈕扣的。

同道中,很多人是公車,也是搭客。上車下車是平常事,更多是驛站與過客的關係而已。

所以,你們以為我不想在終站停下來嗎?我即使走路,我也會一步一步地走向那個什麼也看不見的終站。

你以為我是那麼想與別人一起擠搭公車嗎?又或者很享受公車太多人而被人擠下來嗎?

但是,現在的我,就像當年的我沒有能力擁有自己一輛汽車。可是我的路程還是得繼續下去。

你要我不要再搭公車了,但我覺得我過去二十年多來停頓在半途中已歇夠了。現在我已上路了,我就沒有可能停下來。所以,看到合適「號碼」的公車出現在面前時,就招招手上車,盡情飽灠沿途的風景線,里程有多遠就跑多遠。

所以,我還是繼續搭著公車。只是,有時不知道自己是搭錯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