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Posts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就這樣吧,惡靈餓零

剛剛收工,與同事打了一場筆戰,鍵盤就是我的戰場,現在時鐘上指著的是半夜,月曆上寫著的是年關,而我還在清醒的邊緣,是因為一杯白咖啡造的孽。

職場的硝煙該熄落了,但我的心情還是很起伏。

居家辦公近九個月,過去是除了病假,才有這麼長時間呆在家裡,而家裡的吊扇、書檯、電腦等因長時間的加倍使用,而出現損壞情況了,其實更讓我認清自我空間的重要性。不是要為自己造一個牢,而是要讓自己伸展得更從容。

在這清醒的夜裡,想到這2020,其實也是"惡靈惡靈"的一年,捫心自問,我們這一年過得甘心嗎?

甘心,因為三月份起盼了又盼,還是失去自由,像綁了大石行走在薄冰上,最後還掉入冰海裡。而這過程,是一次又一次地被騙,被騙以為我們很快就解放了,可以重回大街。

經過這一年如此的反覆無常,我變得更為焦急,焦急於事情是否按著進度來展開和結尾。 我也更加主張delay no more,想吃椰漿飯嗎?馬上去吃,想去做gym嗎?距離gym關門一小時,也開車去。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有自由外出去做這些日常。想去吃麥當勞嗎?我以前不常吃,但現在發現連麥當勞也倒閉了一些。

但我也變得更加麻木,對於疫情確診數字或政治局勢,不再老是盯著來看起漲疫情,因為其實所謂的曲線,你放大來看,就是由無數碎片式的弧形組成,任憑你怎樣拼湊,都不會給你一個明確的下一步預知。

在這麼多不可控與不確定性,所以想做就做,而且是馬上做,時鐘上的時間,我更加計較了,因為過去了就過去,沒有再回頭。

所以,希望餓零餓零就這樣過去,我會帶著舊的自我隨它一起埋葬,我也不想再當餓零了。


2020年12月26日星期六

聖誕節的心情開箱

家裡要有多少個衣櫃與櫥櫃,才能裝完所有的身外物?答案該是無盡的。

搬了這麼多次家,每次都是隨著需求增加而添櫃子,整間家最後是以東湊西拼,如同十面埋伏般把櫥櫃或斗櫃充塞在家居空間,像城堡,也將監牢,直至每幅牆體都不能再佔用為止。

就是為了滿足我們裝身外物的欲望與需求。

整間家就成了一個貨倉。我們棲身其中,度過餘生。

我真的不想這樣買這麼多櫥櫃,除了視覺上滿是廉價感,更多的是久而久之會感到麻木,裡面的就變成雜物死角。我始終覺得80-20原理是千真萬確的真理----衣櫃裡往往只有20%是你常穿的衣物,餘下80%都是贅餘的。

但很多時候真的事與願違。因為提出要多買櫃的是你的母親。 

我真的不明白為何要攬著這麼多的身外物來過日子。

到後來雜物多得也溢出來了,放在走道上,影響著居家的流動線,想要收拾,我看到的就是一個開始埋怨的嘴臉,埋怨當初....埋怨我們沒有買更大的房子,同時述說著物品A還可以使用,不應該丟掉等等,而囤物病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其實有很多舊物是應該丟棄的,而不是買更多的櫥櫃來裝起來。

*

母親常說,認命吧。我們的命就是這樣的,生下來就是普通人,不必去想怎樣過好日子,就得過且過。

但另一邊廂,她還想像著我會結婚,或許是帶進另一個有財力的人生配偶進來,然後改善我們的物質生活。她同時也將這種寄望放在我的姐姐身上。

這是兩個互相抵觸的邏輯,太消極與被動,我不主張,惡運來時,我們躺著逆來順受,但至少要想一想如何翻身,我所謂的翻身,不是拿著錢去雲頂賭場去脫貧,但至少我們不是被生活逼著去跳樓就真的要去跳樓。

我試過提出我的主張,但她不會聽得明白,而且還會因我的辯而感到我在頂撞。 

後來我學會沉默,也不需抗辯。但我知道,我不能依著她這種悲觀的主張過日子。

首先, 雖然是宿命是客觀事實,但我覺得總要試一試闖,碰壁好過在原地不動,改變不到大環境,至少先改一下自己的心境,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不能一直自囚在困難裡。

然而這是涉及到很大的毅力與內心實力,而我是如此內心敏銳的人,每次與母親提及這些困境時,她提出這些乍聽是安慰的話時,我偏偏覺得隱隱不安。

如果兩個消極的人撞在一起,以這種負面的態度抱團取暖的話,墜落的速度會更快。

我家裡就是有這樣的人。但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我覺得我真的不能再這樣近距離地接納這些負能量來源,遇到什麼事時就坐困愁城,或是發雞瘟般地失去方向。

我多年來一種纏繞在心底裡的不安感覺,其實就是源自於原生家庭這種起起落落。

如果真的是有命運及可以問神,我真的希望我生命中出現的人,是一個堅如磐石,擁有強大力量的人在我身邊,讓我不必外強中幹,撐得那麼苦。

以前是信息不對稱的年代,教育水平不深,但現在至少可以上網搜尋答案,讓自己挽回一些力量。而我母親有太多經驗包袱,她總會提起往事,以前以前是怎樣,還有很多根深蒂固的成見,比如 "以前馬來人都是xxxx"、 "馬來人以前哪裡那麼有錢?"或是"那間店是華人還是馬來人的?",聽到我向一個印裔商家在問著價時,不斷搖頭說"印度人哪裡可以相信的....." 

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平反這些成見,我在想,如果那時我介紹椰漿飯給我母親認識,她必定會嗤之以鼻的。先別說與異族交往見家長時語言不通這關卡,僅是這些成見,就已是一種撇除不了的思想癌了。

前陣子,母親囑我的姐姐,從電視購物頻道上買了一些廚具回來,原因是她的舊朋友說,現在都是網上購物的,加上那廚具是那麼地便宜,還買一送一,但其實我一開始就持異議的,因為覺得價格低廉得太不妥,第二是那廚具也真的太佔位了。

收到品後,我上網一查那廚具的評價,看到的是一大堆的吐槽,包括用了兩次就會生鏽,用了一次就松閥等等無法再用下去,負評出現的機率幾乎是40%的,我馬上憂心起來,因為坊間已有了真實的實況反應,難道我們真的會成為幸運兒,買到一件佳品嗎?

我與她商量一番後,再上網查看退貨流程與條件,當機立斷要求退貨與退款以防再蝕本,母親依然喃喃自語地說,"怎麼可能會騙人的?電視上的廣告都拍得很好用,而且買一送一...."

但我說,商品哪會有那麼便宜又還有送贈品的?商家的利潤在哪兒?沒商家會做出平靚正的貨出來砸腳的。

我說了好多好多的言論,她還是不情願地回應著,到最後我索性停下話來,因為她根本沒有聆聽。

*

家中沒有家室的我,不只我一個,但我是不婚,而另一個是嫁不出了。而母親,成為我倆的撫養共同責任。可是母親與另一位相處不了,母親也常捱罵,以致我得與母親一起逃生。

是怎樣地逃生?應該是要搬出去到另一間屋子居住。

當然,可以繼續與母親同住,其實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福份,不是每個人都有父母緣的。

然而,我感到忐忑的是,我從小至成年到成為一個佬了,都是與母親一起渡過,我沒有家庭,而我其實還是活在我的母親主導下的家庭。對於一個成年人長成經歷來說,這不是一件好事。我連廚房裡的擺設主導權都沒有,我連要找一個垃圾袋也不知往哪兒找,而我連掃帚該使用哪一把也沒法子定奪,因為母親會有分類。

我只記得我大學在外寄宿,那是第一次離開居家與他人共處,看著室友拿著湯匙往鍋膽舀飯時,我問我的室友「怎麼你使用湯匙來舀飯?不行的啊!」

他說,為什麼不行?

我說,因為我媽說會刮花飯煲裡的鍋膽。

「壞了就再買過吧,而且,真的這麼易壞嗎?」我的室友不假思索地回答。

現在回想這段小往事也是挺無謂的,但那時該是我第一次無意中察覺到我的生活價值觀是帶有荒誕意味的及過於單向與閉封,因為發生了不同價值觀的碰撞。

那時我才察覺到,我對生活的認知或是價值觀,許多是依附在母親身上, 而母親是出生在物質匱乏年代的素人,總會有萬物得來不易而產生出惜物感,所以她寧願小心奕奕地使用家裡所有的器材或家電等,甚至是保存著初始未開箱時的塑膠保護貼膜,也不容許這些本屬消耗品的家電等來"減壽"。

說來這種矯枉過正的惜物情懷,是有些走火入魔了。

但我想,我身上還有許許多多源自我母親傳授給我的認知,不管是正確或有誤的,我都照單全收,如果我是直佬,肯定會被撻伐為「媽寶」。 

然而,其實我覺得離家獨立生活,接納生活其他來源的價值輸入,是一種多元化的生活體認養成,而我多年來與母親共處,這種養成越發越覺得受到拘束,甚至我不得不抽離來逐一檢視,母親這樣的說法合理嗎?理由成立嗎?如果在生活上給自己立這樣多的條規和規範,這樣過日子舒適嗎?

例如電飯煲的鍋膽真的刮花了,但有損其主要功能而需棄用嗎?如果是損壞的話,買一台替換
的成本與代價該不會很大吧?當年沒有工業發達的中國,每件家電都是長壽龜化身,而現在的貨架邏輯就是「賣你便宜早壞掉,再賣一件來賺錢」,你即使買了貴貨極品,物品遲早會損壞,所以你無從去計較的。

這裡分析一下的話,那麼好吧,要用湯匙來舀飯就做吧,就隨性隨心,日子就不會這樣過得貧窮和寒酸。


*

沒有父母會陪伴孩子到永遠,而且都要放手的。

但我覺得我還是未被放手高飛, 唯美散文裡常這樣寫 "家裡總有一盞開著的燈等你回家",與母親一起住,還是很幸福的。 

但其實真實情況是,我晚一些回家時,就會接到母親的電話來查問,而且在十多年前,有一次我拼了死勁在加班時,母親還撥電話到公司裡追問我人在何處,當時接到電話的同事被怔住了。

我很怕這樣的束縛,表面上是自由的,但精神上你需要交待,是有這樣的義務去報備。所以我在想,即使我是直佬,或是我是有伴侶的,我也不想以這樣的形式來維繫著關係。

到底我的精神何時才能獨立?我不知道,我常祈禱著我的母親長命百歲與身體健康,但其實我更希望自己能真正地立家立己,活出自己摸索出來的路和價值觀。

我想,我接下來會有對我母親有更多這樣的開場白:「不,我不認為是這樣的......」不是我不孝,而是我真的不能這樣活下去,即使是認命了,但事在人為,才是硬道理。

(寫在2020年聖誕節與母親又一輪吵架之後)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儲蓄能量與醞釀快樂

用了快四年的手機,電力繼續衰退,看著手機上充電著的顯示,還有44分鐘就可以充滿電完畢,我就可以拔電線離家。

雖然我知道很快地這手機所充回來的電力也會在一兩小時內消耗,但能儲多少就儲多少,能量,是需要儲蓄的。

今天或許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人人都做起了湯圓來慶冬至。但對我來說,我不吃湯圓,冬至只是一個習俗性的儀式。

然而很奇怪的,我也在各種面對舊同學、舊同事及工作群等的社交媒體上,寫出了種種有違衷心的話,"祝你冬至快樂"等祝福語,想到我輸入這幾個字時,有些覺得虛偽,或許我是沒有那一份真正自喜的誠意,但只是滿足於一種最基本的社交禮貌,就如同以前老師進課室時行早安禮那樣,是一種基本禮貌,是一種社會文明的展現。

但這些都不會佔據我任何成本,只是我該不會像下圖那樣,在whatsapp上轉發類似這樣的圖,還可以看到這張祝福圖的標注" forwarded many times",借花敬佛了多少次。



我今天接下來的計劃,是想到要幾點出門,家,有的是過旺的人氣及過多的舊物堆積,我感受不到那種歸屬感,特別是與一個特別厭惡的人在一起。

還好我還有一間房間,讓我躲匿著,就如同過去九個月般躲匿著工作的車間、工作間與起居休息的蝸居,我都是躲在這個只有8平米的空間,至少我不必聽到那些無謂與繁雜的咳嗽呻吟或是吵架聲。

等下出門,就是我的解脫。

而且,我還得盤算一個人要去哪兒吃午餐。

而我要過的日子其實很簡單,首先是眼不見為淨,逃離了視線,減少了沖擊,心裡會覺得輕一些。

接上來是要從心裡拿走那些包袱,再聽到看到相關人物的人與事的一切動態時,不放在心裡面。遠至大環境的政治局勢、世外烽火等的那種,近至家裡那些懶蟲,就像家裡的壁虎,鏟除不了,也只有與視而不見地共處了。

今天應該是儲蓄正能量的時刻,而我,一個人醞釀自己的正能量。快滿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