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變身前
那天恰巧地,我坐在電視前才發覺Astro換了一個新的電視台名為「DIVA」,之前是一無所知。恰好播放著The Biggest Loser亞洲版的真人秀節目。
其實我對這個節目的名堂是最感興趣,這是語言修辭學裡一語雙關的一記妙筆:即是loser,但最後大家要爭的就是這「最大輸家」的銜頭,大家都是要「輸」出脂肪與肥肉,減肥減得越多越好,就是大贏家。
而這個節目其實是現代人好吃懶做不運動的生活的最大諷刺,要撇掉肥肉,也要以獎金來吸引。
姑且不論這節目的批判性,但若細心捫心自問,這些統統看起來都是滴油叉燒的巨磅肉山,或許在這個流行苗條的社會裡,真是最大的輸家──可能飽受歧視、恥笑等。
不過,要怎樣減肥而不拿命,這才是學問,除了操練身體,還要加上完善的膳食編排。最重要是如何能壓抑得住口腹之慾?
不少胖子就是因為忍不住口癮,而到最後狂吃成痴,就變成了癡肥。而有些人本來長得樣貌不錯,偏偏錯置了一幅巨型油桶身材,你會想:上帝是否是開了他們一個玩笑?
那天我看到的節目,我當時就發覺上圖的這小肥仔,像一個相撲手。當時還未到季節尾聲,所以當時他仍是一個肥墩墩的迷你肉山,未完全蛻變。我還看到他與其他入圍者一起脫掉上衣去量體重,當時只見他是兩個布袋奶般胸肉耷拉垂掛著,肚腩仍是飽漲漲地,他看起來就像一個充撐過量的汽球。
不過我覺得他長得相當親善,那時他戴著一幅眼鏡,但五官輪廓看起來讓人感到舒服,老實說他是當時僅存的入圍者中,樣貌而言是最出眾,也最英俊了。
後來才知道他是泰國人,名為Atikom Laksanapanai,暱稱為Nai,是26歲的泰國華裔,為什麼他會參賽,全都記錄在這裡。
他說泰國人對肥胖的接受度很高,特別是華人都認為長得肥胖是福泰,是福氣的象征。(我覺得好奇,因為走在曼谷真的沒有多少位胖子的,至少舉目所見都是瘦子。如他這樣的體型,是非常「出眾」了)
他還說試過減肥而跑去吃減肥藥,結果胸口痛而送院就醫。所以,減肥就是沒有捷徑的。而到最後他出來參賽,全因父親因肥胖而病逝,猶如一記警鐘。
然而昨天我才知道成績出爐了,而Nai獲得第二名,我看到他的相片時真是嚇了一跳!他成功撇掉了63公斤,體重變化是45.99%。
63公斤,是138磅。那也等于現在舉目所見一般亞洲男士的體重了。而他,將這些脂肪贅肉長掛在身上。
在燃燒幾十萬的卡路里後,在半年內他竟然變成這樣的帥哥!

如果剝扒了衣服,這具變身後的軀殼,就變成了這個樣子,而且已琢磨出明顯可見的肌肉線條了。

總覺得這是灰姑娘的故事──南瓜車也變成豪華車廂。這不是蛻變,而是遽變了。
一個人要持多久的恆心,多大的耐力,才能將之前的形象、習性一一粉碎,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自己?這是否是奇跡?
我看著這位Nai的新形象,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碰到一個如同他的男子,我沒有想像他減肥後的樣子,我會喜歡他嗎?
最關鍵是:那些不入格的滴油叉燒,往往在第一時間就被過濾了。我們是否會給機會自己與他人第二眼的機會?
ps:近幾個月來在馬來西亞的健身中心都看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