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Posts

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抵制無線垃圾劇集!

看香港電視劇,會讓你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到現在人越來越老了,越覺得港劇是垃圾。

這可不是狠話,而是事實。現在華麗台播放著去年紅到發紫的《溏心風暴》,我就有機會去看幾幕,就是要看看到底這齣劇有多厲害,為什麼會掀起全城效應。

現在戲已播到一半了,開始進入戲肉。可是我覺得我對港劇的忍耐度已到了極限。即使這套所謂的紅翻天劇集,原來也不過是走不了那些典型的框框。

我母親看到原來陳豪飾演的「得得地」是唐家的私生子時就說:咦,以前《季節》的那位長子郭峰,也不是一個拿來當養子養的私生子?那時鄧碧雲做的媽打知道後還氣得去廟裡住一陣呢!

我訝于母親的記憶力,我完全忘記了這些情節,而《季節》是多少年前的戲了?看來也有廿年了吧!怎麼現在又是重炒舊料?

這些家庭倫理劇集,除了勾心斗角、明爭暗斗或是你死我亡的主旋律以外,還有就是這種私生子、忘情戀等不倫戀做主線。我最討厭的就是那些錯綜複雜的情愛戲,總是有第三者,或是第四者、第n者插入,而且錯愛對象都是男女主角身邊的兄弟姐妹或是好朋友等。

看到這些戲時,我總覺得不倫得來很噁心,如果TVB港劇代表香港的話,給人一種錯覺就是香港人很濫交,矯飾得似乎有了愛情什麼天倫都可以棄之不顧。

只是如果要描述人性的情愛沖突,要展現劇集的懸念與張力,也不致于一而再再而三地炒這種戲份吧!

這些情愛戲在《烈火雄心》、《一號皇庭》、《妙手仁心》、《沖上雲宵》、《法證先鋒》等以專業人士做劇情背景的電視劇更為明顯,那些所謂的律師、醫生等的職業背景其實只是陪襯,主戲才是男女錯愛等。當然最特別的是這幾套劇集到最後一定有男女主角的家人或本人等,會殉職或牽涉在職業裡的困境裡。例如妙手仁心的有醫生病亡、警探片裡就有男女主角涉入謀殺案等。

可是大家仍是樂此不疲。這種橋段讓觀眾被愚化。

其實十年多前看到《ER》時,《妙手仁心》是完全不能相比的,主要是ER裡的劇情是講述醫生專業地診病,病人的掙扎、價值觀等的沖突等;但是《妙手仁心》等將一切都擺放在「你、我、他」的愛情故事,完全沒有內涵。

我是偶爾有看看《溏心風暴》,並沒有緊貼追隨每一幕。不過我總是奇怪怎麼夏雨要扮演到如此猥瑣的金魚佬角色?怎麼陳豪要將自己醜化成一個大小醜?可是兩人的角色都很受落,印象中還拿到獎項。但是怎麼唐家一家大小這麼喜歡開金口唱歌娛樂?我以為我是看著《The sound of Music》。我一看到唐家的兄弟姐妹在戲裡唱歌或嬉鬧時,就覺得失真、胡鬧與無厘頭。

偏偏戲中的這家人會吵完架後,就可以一起吃東西有說有笑。總之劇情的氛圍與節奏會脫節,會讓觀眾無適所從。

我好不容易看到大契那一幕說的金句:「這裡不是法庭,我的眼就是證據…」時,看得津津有味,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就不知所謂了,因為根本沒有按照這份張力繼續鋪排下去,而且回到那種馬戲團般的劇情。

我一邊看著這套戲時,一邊痛罵著怎麼這樣胡鬧,如此不合邏輯?其實爭奪家產的情節是嚴肅認真的戲份,我不明白為什麼編劇組要加插如此多胡鬧的劇情下去,乍看像笑片,細看又像有紋有理的劇集。總之,我覺得《溏》劇似是什麼戲份元素都要包攬,以致風格四不像,不湯不水。

其實我是在羊群效應下,才去看看這齣劇。昨晚看到這齣劇不順眼時,我就拋下家人,獨自上網。再谷歌一下到底為何《溏》紅翻天時,在維基百科才略知一二。那只能說是時勢造英雄吧。

當然,李司棋的金句連連,以致爆紅起來,就是因為觀眾對這種有字字珠璣、有機鋒,說話有稜角的對白太過渴望了,因為一般的港劇總是陳腔濫調地說那種平平無奇的對白,關鍵是劇情蒼白薄弱,以致說起話來是完全無法打動人心的。

剛剛播畢的《師奶兵團》聽說在香港的收視也蠻好,但對我來說是不卒一睹,因為也是胡鬧式的馬戲團劇情。讓人厭惡的是,該劇出現《Desperate Housewives》的抄襲痕跡,我奇怪是否港人沒有收看《Desperate Housewives》?

我也細看那些演員的演技,或許是劇情薄弱之故,因此我看到很多演員都是以那種舞台劇的演繹方式來扮演角色──浮誇、動作大,就是要搶鏡。

無論如何,在《溏》劇裡我看到久違的關菊英時,也有些驚訝她有這般的演技,可能之前對她演過的戲沒甚印象,對她的歌曲更沒有記憶,看到她潑婦罵街時,那種齜牙裂嘴的樣子是可憎的。當然我覺得最搶鏡的是她的聲音,中氣充足,罵人時雖是強詞奪理,但咄咄逼人時卻是層次分明。我看整套戲最過癮的是看著她演小心眼的悍婦了。

剛才才看到甫開播的《千謊百計》,這套民初劇的背景,竟然會出現《南屏晚鐘》配樂,而女主角就是以此段音樂與男主角展開情愫,但離譜的是,南屏晚鐘是60年代崔萍才唱的歌曲,這首歌絕對是60年代的創作歌曲,怎麼會提早誕生在民初時代?我想TVB的編劇組真的是無知到瞎眼了。

總是覺得TVB港劇給我們一種日漸沒落的唏噓,連當家花旦或小生等也不討人喜歡。如果你看回現在劉嘉玲與梁朝偉等到現在還火紅,還有其他紛紛回巢的老戲骨成為宣傳賣點,就知道香港已在吃著老本,失去了創意與經典。現在的新人更是沒有演技,也無法躍然成為真正的大明星了。

我也很好奇怎麼香港觀眾群怎麼會讓TVB收服得服服貼貼,怎麼可以接受他們的劇集產品十年如一日?難道整體的香港社會就是一樣如此墮落與沉淪?

我覺得無線電視劇真的是像一堆垃圾零食,完全提供不到我需要的精神養份了。

希望馬來西亞在拍劇集時,可以擺脫這些港劇的殘毒,我覺得海外的華人社會,特別是馬來西亞被無線電視劇這類垃圾電視劇殖民、倒灌垃圾太久了。我們這一代真的經不起這種白痴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