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是發生在工作上。
當然,沒有人會對這樣的情況開心吧,因為不是沒有人注意就代表你不必工作,又或是做錯事情也可以逃過偵查雷達,但相反的是,你做得好沒有人知,你就這樣默默地耕作。
近來讀了一本書當中有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需要你的人,另一種是不需要你的人。」
我覺得這說法很有意思。需要你的人,才會趨前來向你說話、互動。相同地我們也是這樣,去快餐店點餐而與收銀員說話,是因為當時我們需要他/她。
但是那些幾乎每天見面卻視為陌路人的人(例如在健身院的常客、甚至是公司裡的同事),其實他們是不需要我們的人。
所以,他們不需要我,不代表著我不重要。
這讓我想到另一個面向,而有了以下這矩陣,讓我更可以好好掌握人際之間的期望值:
需要你的人
|
不需要你的人
|
|
對你重要的人
|
A
|
B
|
對你不重要的人
|
C
|
D
|
B:部份好朋友──他們是我的人際圈裡重要的人,但是顯然他們是不大需要我的人。
C:炮友、同事、上司(真的我們不應該將上司或老闆視為重要的人)、小人、商家、店員等各行各業的人士
D:失聯的前炮友、前同事、舊同學、前好友、臉書上的掛號朋友、曾經的仇人、親戚、部份家人
當然這些名單是可以一連串地列出來。
而且,每個人的身份都可以從A彼此切換到B、C、D,胥視情況而定,而且這種切換是迅速發生的。
對於A,我們得傾心地關懷與照顧
對於B:我們只需維持著狀態,其實也無需怎樣獻殷勤,畢竟人家不需要你,你將熱臉貼在冷屁股而已
但我近年來唏噓的是,不少對我重要的人的,往往是從A跌落到B。久而久之,這些你認為重要卻不需要你的人,會再跌到D的級別:他對你已不重要、而且他也不需要你,彼此關係就疏遠消逝了。
C:一般性的業緣與社會接觸人際關係就是這樣了,例如快遞員需要你收件時簽名,但其實他對你只是那一時的重要。
D:這是我們需要狠下心寡情起來,忘卻、斬斷,最好連一點渣滓也不要存留在回憶裡。
需要與重要,都是自己內心的拿捏,用這把尺來檢討和琢磨,我或許真的不用這麼執著這麼多,或是找通聖看自己是否沒贏得人緣,很多人事與事態,就只能順其自然。我也不用強求勉強什麼了。
0 口禁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