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今日有一篇獨家報導的新聞:歐陽文風出櫃了。打著強烈的標題:「歐陽文風是同志」
當然,讀到這篇報導時有一些吃驚,但接下來的念頭是「Eventually!」,他終于PECAH了。
為了一本自傳。
他在文中說「同性戀不是『要』或『不要』的議題,而是『是』與『不是』的事」,因此他出櫃和出自傳並不是要鼓吹更多人成為同性戀。
我還沒有看這本自傳,我希望紀伊國屋會有出售這本書,或許還可以擠入本地中文書暢銷排行榜,例如以前孫梓評的《男身》也登上暢銷書榜裡,你不會不吃驚原來本地有這麼多人會去買同志讀本。
還記得我在一篇文章中提起歐陽文風嗎?
當時他是接受《太陽報》專訪中說,他要讀者去看他的文章與觀點,而不是他本人。
記者是這樣問他:「你幾時出櫃的?」
他答:「你以為我是『基』的,是不是?其實我不想談我的性取向…」
他當時說:「當我三年前開始書寫同志課題時,我不要我的讀者將我的性取向視為一項課題。我要他們檢視我的論點。」
「…很多讀者不愿去檢視,或是不愿對你辯解。他們只看你是誰,指責你和你的性取向…」
但是現在,他為什麼會360度大逆轉自己是一個同志呢?為什麼當時他要迂迴作答?為什麼他不早些承認自己是同志來抒發心聲?現在他以同志身份來標榜自己,是否是要遷就市場的銷路?
有一位讀者留言說,他被歐陽文風欺騙已久了。我不想置評是否是欺騙,但是我只好奇這轉折間的矛盾──從防線後端,站到前線邊緣。
還有,這篇專訪選擇在以獵奇、八卦新聞為主的《中國報》來刊登獨家,而非他成名的前東家大報,是否帶有市場的盤算?──迎合了所謂的人們對一個文壇寫手自揭性取向的好奇?
但他在最新這篇專訪中說了,同志是「是」與「不是」的問題,但是他之前的確是「不要」承認身份,現在是「要」承認身份。
綜觀來說,他在訪談中的談話內容都很中肯,而且坦蕩蕩,例如坦然相告他為欺騙了他的前妻林小姐而感到愧疚,因為他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正常」的男人而和異性結婚。
還有,他在美國有一個同居男友了、他是自四、五歲童年時就很喜歡看男生的照片、等等。
另外,歐陽文風又說,同志界根本沒有所謂的1號和0號之分,這是人們對同志的刻板印象。
「人們把同志分為扮演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的1號與0號,都是一種社會建構的角色,這也使人們錯誤地認為同志也一定會有一個扮演男性及一個扮演女性的角色。」
我覺得這觀點值得商榷,因為不是外界的人們將你分成1號或0號,而是同志之間已將自己或將他人標籤成1號與0號,特別是在上床、肛交,1號和0號更是要壁壘分明,否則就不成事。
你說這是偏見嗎?但這就是事實。因為原來就是「醬」的。
不少同志在聊天室中只要知道是同質的同志,馬上就消失了,因為0號對0號是「磨豆腐」(軟對軟),1號對1號徒然是一起硬對硬「放手炮」而已。我也在猜想是否會有「同質」同志情侶呢?除非其中一人是Versatile top/bottom。
歐陽文風所指涉的「沒有1號與0號」之分是否是指平時生活上的性別角色(Gender Role)?
或許歐陽文風在美國接觸的都是軟硬兼施的V仔吧,所以他不知道大馬的同志因裡有明確的1號幫和0號幫。
無論如何,對著一名大眾傳播的媒體,我想歐陽文風也不可能詳盡地解釋1號和0號在同志性愛上的重要性吧。
Recent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