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Posts

2011年5月31日星期二

三重輪迴

最近忙著什麼?我也在問著自己。但讀到其中一位作者的書非常值得推薦,英國動物學家權威Desmond Morris的《裸猿》及《親密行為》。

這兩本書還有另一本是《人類動物園》,組成三部曲,這位動物學家是以人與動物,特別是猿猴等靈長目來作對比,從生理學的角度剖析人類的行為,從人類進化、性行為、育兒、進食、領地權等再談到兩性親密關係與社會關係。

奇的是這三部曲在1967年始問世,迄今讀來仍是切合時宜,可謂是經典,而且是驚世駭俗的。

由于真的太精彩了,在開闢部落格七年來,我第一次在此開「書房」,忍不住要分享。



在《親密行為》一書中,首章就探討親密行為的根源:就是嬰兒期時與母親的互動,從子宮內到斬斷臍帶,對日後的親密行為影響至深。嬰兒的微笑與哭鬧,都是邀請母親去關注,笑聲是「不要走」,哭聲說的是「抱緊我」,而且靈長目中只有人類的嬰兒會笑。

到了兒童期時,孩子會選用「替代品」來取代母親的接觸,比如一些小熊娃娃,再大些時就以一些假性的身體接觸,來重溫嬰兒期親密接觸的溫馨,例如類似攻擊性的打鬧,因為若還是要父母的擁抱,就顯得太稚氣了。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與父母的身體接觸進一步減少,從兒童時的獨立行為,現在要求的是隱私 。

書中寫:「如果嬰兒期的信息是『抱緊我』,兒童的信息則是『放下我』,而少男少女的信息則是『別管我』。」

當這些少年離家居住時,這個次序就會回到源頭,然後重演。他們會去找戀人,先以一種嬰兒期的行為出現(抱緊我),所以我們看到那些非常悱惻纏綿的肉麻行為,熱戀情人會說一些「寶貝」等的稚氣話,來重演親密行為模式,在無形中就形成如同嬰兒與父母之間的紐帶關係,然而情人之間就含有依戀的成份了。

書中寫:當失去了父母的紐帶關係,就出現了一種關係真空而有待填補,這時青年往往會追尋新的紐帶關係去取代,促成配偶關係。
然後,兩個人結婚/同居等的結偶關係,組成家庭單位時,那麼就會上演兒童期──「放下我」的階段了。

這時夫妻間(而在我們同志間就稱配偶吧!)的親密行為開始減弱,因為雙方都要爭取獨立,到最後漸行漸遠,淪落成離婚收場,這是就是「別管我」的階段了。

當恢復單身時,孤身一人時怎麼辦?這時這些人會再找新戀人(當然很多身邊人都會說:再找個伴吧!),然後他們會重溫「嬰兒期」階段,再度輪迴。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離婚,該些育有子女的就藉此發展新的親密行為,讓配偶關係維持下去。



兩個人走在一起,從談戀愛到養兒育女,在這三個階段中輪迴上演,是多麼地現實。而觀察這麼多的人生故事,你所聽所見的,也不是在這三個階段嗎?

雖說生下孩子後可維持關係,但不少異性戀夫婦在感情轉淡時,就是因為育兒問題而無法離婚。

我們不解為何愛情讓人沖昏了頭腦,以致熱戀情人可以恩愛地說著肉麻話,他們成了「成人嬰兒」,另外一些久婚而未育兒的夫婦,美其名是享受二人世界,然而實際上也不是與同志一樣? 其實這一切,都濃縮在人生在追求親密關係時

若再細想,兩個男人在一起,他們會靠什麼來維持關係?難道不停地做愛?人體機能始終會有退化的一刻。難道一起養寵物?但寵物總會比人先衰後亡。在大馬同志是不能領養孩子,否則還可考慮藉著孩子來維繫彼此。又或許一起置產?可是一段感情摻進了金錢因素,難免就會起轇轕。

所以我真的很納悶,一對同志到底能走在一起多久?難道講一顆心?而我看到許多例子是,兩個同志維持著情侶關係,是因為其中一方有病,或是有其他財困等的問題而痛苦地捆綁著兩人。

到最終就捫心自問:既然都知道會分手,到底為什麼要找伴侶?

這或許是我自椰漿飯後,都依然單身一人之故。是不是因為我心底裡已有一個答案,所以未盡全力?



後記:《裸猿》還有一章是特別講解性行為,當中提及男人的陰莖是靈長目最粗長的,還有發生性行為時最基本自然的姿勢就是面對面、其他靈長目的交配對照等,非常精彩有趣。然而太多的激盪,無法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