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Posts
2011年3月24日星期四
暗擁
※
Hezt
你看了《暗擁》(Undertow),又名《Contracorriente 》嗎?
這是一部同志電影,我是誤打誤撞下闖入看到這部電影的介紹,為之著迷,上網下載逾週後終于安全置入我的電腦裡,昨晚看了後,有些不能自己。
全片是以西班牙語發音,散發著南美洲風情:講述在秘魯的一個漁村裡,男主角是一名粗壯的棕髮漁夫,與快臨盆的妻子迎接著家中降臨新生命,但同時與一個從外地定時居住在漁村的畫家相戀,暗渡陳倉。
後來畫家遭海浪捲走死亡,魂魄回來後只有漁夫可以見到、觸摸到,其他人一概感應不到其存在。
這縷幽魂需要正式地超渡,才能安息,漁夫一邊下海尋找戀人遺失的屍骸,但在陸地上就與這幽魂過著快樂神仙的鴛鴦情侶。直至妻子分娩誕下男嬰,他與這人間蒸發的畫家的戀情,也因畫家生前為男主角作的裸體素描曝光而揭發。
漁夫堅決否認是同志,當然也不認這段世間認為比姦情更可憎可卑的戀情,到最後妻子仍攜兒離去,友人排斥,天地不容,他屈服了,嘗試遺忘畫家戀人,也叫那遊魂野鬼的戀人別再找他。
到最後畫家海底的屍體被男主角的同行捕魚時撈起來了,漁夫醒悟心底的最愛為誰,即使妻子堅持離去,但他果敢起來,仍要正式宣告未亡人的身份,為畫家送殯及主持葬禮,劇終時他為愛人送別,就是將愛人的屍首丟下大海中央海葬。
戲評都用此戲與李安在2006年的《斷背山》相比,因都是有情人難成眷屬,同志不倫之戀的基調,但我覺得此戲是比斷背山更帶有一種迸發後,卻深藏醞釀的戲劇張力。
《暗擁》雖說是一套鬼戲,但完全沒有那些驚嚇的鬼戲效果,然而以亡魂回來與愛人相聚的劇情,這份婉轉的戲味濃稠,而且是哀傷的寓意:要在陰陽兩隔後,才能公開地在街上一起手拖手行走,就諷刺著同志在爭取自由、出櫃的掙扎。
戲中還觀照著其他強烈的同志運動訊息:挑戰禁忌、嘲諷同志需收編社會主流價值觀(如生兒育女就是真正的大男人)等、詰問主流的宗教儀式的正當性(例畫家鄙視葬禮的正統儀式,流落陽間成遊魂時卻需要儀式洗禮才能重生)
而早亡的畫家戀人,這角色已帶有一種悲壯的浪漫。他為了漁夫,所以定期駐留小漁村,即使飽受當地人歧視目光。而他勇于出櫃,也希望得到漁夫男友的支持與認同。他在生前為漁夫作了許多張畫作與素描,聲稱「熟悉漁夫身體的每一吋肌膚」,並張掛在寢室裡,反映出他的熱戀。
這一部份就是通俗的愛情戲碼,愛人愛得痴狂,但劇情鋪敘得並不低俗,加上演畫家的演員Manolo Cardona演得很真摯,也不夸張煽情,觀眾會有一種深幽的動情。
而漁夫在請求其家人主持海葬時,才得知畫家為他作了那麼多的畫作,那種恍然大悟與哀慟,其實又與《斷背山》那經典的一幕:櫃裡疊合的襯衫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畫家在身亡後,漁夫才請求地叫他留在陽間,用靈魂與他在一起,其實那時漁夫已找到畫家沉在海底裡的屍首,只是瞞著不說。
畫家的幽魂聽見漁夫這麼說時,說「我等了這麼久,看你幾時會說這番話。」
其實戲開始未久後,兩個男生私會時,漁夫問畫家:你此次離開後幾時會回來?你會回來嗎?
畫家本是邀請著漁夫出遊,後來諒解其妻子臨盆在即,表示孤身上路。
兩人在最後一次聚會時歡會後,卻因小事而吵架,畫家就墜海身亡了,他真的回來,只是那是一束沒有臭皮囊的靈魂,這一段就是呼應著之前的伏筆。
戲中還有幾幕讓我感動:妻子生下男嬰後休息,漁夫就抱著初生兒給徘徊在他家的畫家亡魂分享初為人父的喜悅。又或者當漁夫與產後的妻子要歡合時,畫家的幽魂就出現在床畔了,他說:「當你一想到我時,我就會出現了。」
其實此戲的劇本寫得很好,伏筆處處,前後呼應,對白也是字字珠璣,回想起來時是餘韻綿綿,節奏掌握得非常流暢優美,配樂也烘托出氣氛。
演技方面我覺得是稱職的,至少兩個男主角都打動到我──一抹閃爍的眼神,一對婆娑的淚眼、一泓深情的微笑,演漁夫的男主角(上圖左)Cristian Mercado 則很憂鬱,或許他長得相當帥氣,所以即使慘然落淚也特別好看,
將兩個男人的美麗哀愁都演繹出來了。又或者這是我首次看南美洲的電影,有一種異域風采。
只是戲中並沒有表明到底誰是零號或是一號,但從身高與漁夫依偎在畫家的姿勢來看,漁夫雖有妻兒,該是當零號,而且他就是在畫家斥說:「你說你是男人,但你看看我們做愛時的樣子是不是男人?」勃然大怒,極可能是放不下男性尊嚴的惱羞成怒。
所以這一點,《斷背山》是拍得更為露骨的。
真希望有更多類似的電影作品,暗擁著台下、熒幕外失意的我們,讓我們可寄情在銀光幕上,投射與宣洩內在的郁悶與苦楚。
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只是一簾風絮
※
Hezt
我是直至昨晚才知道,原來當我在iPhone用人頭照來配每個聯絡人時,那聯絡人在來電時,那人頭照就會顯示出來。
那時我在工作後,一身筋骨仍然緊繃,身心疲憊,就仰躺在床上,接聽著阿活的電話,驀然看見阿活的樣子放映在手機觸屏上,我一邊觸摸著他的相片,耳邊卻傳來他亢奮的聲音。我突然覺得全身充血似地。
然後我的手放在褲襠上,我想像著阿活現身在我面前,裸著他那粉馥肉肉的身軀,想起當年他在廁所裡,裸裎著上身時,阿活彷如裡裡外外都通向我的內心,我像浮遊般地飄飛起來,我幻想兩腿是搭放在他渾圓的肩上,然後我會抓住他的胳臂…
●
或許阿活不知道,他是我在iPhone裡,唯一將人頭照配對在聯絡人之上,因為我曾從他的面子書的相片截圖下來,存檔在電話聯絡簿裡。
其餘聯絡人,我都是沒有配放人頭照的。
我真的很奇怪為何一個人缺席在生活裡那麼久,當他刷地現身時,你仍會有一股熱潮似地湧現。
屈指算算,與阿活共事也逾五年了。近兩三年來,我們鮮少接觸,也因為一些小事情出現爭拗,但他還是我的同事,由于我職位上的變動,似乎地位有差,但大家識于微時,始終有一種默契與袍襗情懷共存的。
只是我們已沒甚機會一起吃飯,再極少深談了。
然而,我們曾經是知交似地交談,包括他大談個人房事,但這其實也是交淺言深──畢竟,我迄今仍未坦白地對他說:我是同志。
●
阿活仍然不罷休,之前已三番四次以刺探性的口吻,或是語帶玄機一語雙關的方式,著重「基佬」等的字眼來詢問,但我都迂迴避談,或是默不作聲。
但我沒辦法向他招供,而且我覺得沒有必要,你向一個人坦承相告真實身份,就是咎由自取一個風險,那將是一個話柄,今日是話題,明日就是自傷其身的武器了,我不吭聲,就充作一種默認好了。
然而,他不知道我現在每次者會眺望他的身影。
阿活似乎長肉了些,一個沒有運動的男人,是無可避免地躲不了地心吸力的拉扯。看起來他仍然長了一些肚腩。然而他仍然恰如其分地選對了工作襯衫,總會將他倒三角形的身型襯托出來,他的後臀仍然是圓翹成形,可以從那西褲托出的形態感應得到,這傢伙天生有一幅野性的軀殼。
●
後來阿活在電話中,侃侃而談。他依然散發著一種神秘、虛無飄渺的氣質,但說起話來仍有一種真摯的快樂。
他近年來已改為吃素,而且倡行環保、樂活等的生活方式。我還記得若干年前與他最後一次吃晚飯時,他那時拿起手機自錄的佛經音樂給我聽,一邊讚頌著:聽這些佛曲,讓我心神安寧。
在電話中我們說著公事,但令我不耐,因為他離題不知談到什麼去了,還聊到自然分娩方法。
後來我直接問他:你近來的性生活怎樣?
他反而避開不談我的詢問,就坦言相告稱,他如今在下班後有上課,就是修讀佛法,餘時也有鑽研《弟子規》。
然後他用了一大堆佛語術語與我對談,像誦經般地搬唸出來,這種感覺似曾相識──以前巴特也不是在我面前「佛家說」一大堆地,但在夜半同眠時,豈不是讓我扯下了他的褲子?
阿活對我說著佛法時,我的意念漸漸散去,像浮云般地化解了,當理性歸位時,那些慾念就打沉了。
他說著說著,我只是「嗯嗯嗯」地聽著,其實也是在敷衍著。他說,我發覺你很有慧根。
慧根?還是子孫根?我只想到侵吞包裹著你的根
「怎麼說?」
「因為你沒有反駁我的話,其他人聽到我說這些話題,都是在駁斥而已。」
由于他的表達能力不善,說話都是環遊世界般兜來轉去,說到什麼臨終前的那一刻,想什麼下世就會變成什麼。我問他:這是否是叫做「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他在電話那頭猛說:「對對對,就是這樣的說法?」
接著他又說到在臨終前,一個人若是耽溺在酒色肉林中,不論是喜歡男的還是女的,總會有最後的誘惑來引發心念。
他意有所指地說:「或者會有個男人跳出來,如果你抱住他,那麼你其實就是抱著一個火炷,那男人會變成火來燒著你。這過程會一直重複…」
為什麼他要用「男人」?我知道他特意使用男人一字來刺激我,他一直說這是佛家的道理。我愈聽,心底裡就多了一份抗拒──怎麼用這樣可怖的方法來說著往生的事情?
他又說,現世要修福報,以待往後往生時,就可以免落地獄…
對于生死觀,我不是行家,對于各宗教的生死價值觀,還有行善道理,我也沒有深研。但我始終認為,一個人行善做好事,不能如同收集積分地期盼好報,以在未來上天堂。若為了上天堂而猛去做好事,是贖罪還是為了功利地去爭獎酬?這不是偽善嗎?
我心底裡最反對這種形同恐嚇的落地獄上天堂的口吻,以宗教之名脅逼他人「行善」。一個人的良心就在良知裡,但教人向善是否就有必要如此勾勒可怖景象,讓人生活在恐惶中?
我聽著聽著時,突然想起以前阿活說過,搞基是會下地獄的。
後來他說著,又帶回之前我問的問題。「所以剛才你問我的性生活如何,我可以告訴你:我吃素後,已經將我的性慾減到最低了。」
「那你多久沒去屌一個女人了?」
阿活突然覺得我在褻瀆著他修煉回來的正氣,深恐我動搖到他深埋起來的七情六慾。但情慾是否真的可忍之而不為?
他先是說,「你看你,就是滿腦子這種念頭。我只能說,我減到最低程度了,連那些存了多年的A片都沒有再看了。」
他又說著一大堆養生道理,闡釋著為何吃素有助于減低性慾,又是搬出一大堆生物學、體質等的原理,就是杜絕自己宣淫。
我再反問:「那你連打飛機也省了嗎?」
「你看,HEZT,如果你能撇除這些誨淫誨盜的話,你的成就一定比現在更大!」他開始以清教徒身份亮相,以衛道士的口吻訓話著我這邪淫大盜。
但是,他是否真的寡慾,還是因為不經我一提問,觸動到他的心弦?
●
後來我們掛電話了,我驀然憶起為何這一兩年我鮮少與他接觸了,不是因為職位尊卑有差,而是他滿口佛偈,猶如跳脫塵世斷絕塵緣般超越了,如今回想,當年我們之間儼然一簾風絮而已,在他法眼之下,我似是無可遁形,也一文不值。
那時我在工作後,一身筋骨仍然緊繃,身心疲憊,就仰躺在床上,接聽著阿活的電話,驀然看見阿活的樣子放映在手機觸屏上,我一邊觸摸著他的相片,耳邊卻傳來他亢奮的聲音。我突然覺得全身充血似地。
然後我的手放在褲襠上,我想像著阿活現身在我面前,裸著他那粉馥肉肉的身軀,想起當年他在廁所裡,裸裎著上身時,阿活彷如裡裡外外都通向我的內心,我像浮遊般地飄飛起來,我幻想兩腿是搭放在他渾圓的肩上,然後我會抓住他的胳臂…
●
或許阿活不知道,他是我在iPhone裡,唯一將人頭照配對在聯絡人之上,因為我曾從他的面子書的相片截圖下來,存檔在電話聯絡簿裡。
其餘聯絡人,我都是沒有配放人頭照的。
我真的很奇怪為何一個人缺席在生活裡那麼久,當他刷地現身時,你仍會有一股熱潮似地湧現。
屈指算算,與阿活共事也逾五年了。近兩三年來,我們鮮少接觸,也因為一些小事情出現爭拗,但他還是我的同事,由于我職位上的變動,似乎地位有差,但大家識于微時,始終有一種默契與袍襗情懷共存的。
只是我們已沒甚機會一起吃飯,再極少深談了。
然而,我們曾經是知交似地交談,包括他大談個人房事,但這其實也是交淺言深──畢竟,我迄今仍未坦白地對他說:我是同志。
●
阿活仍然不罷休,之前已三番四次以刺探性的口吻,或是語帶玄機一語雙關的方式,著重「基佬」等的字眼來詢問,但我都迂迴避談,或是默不作聲。
但我沒辦法向他招供,而且我覺得沒有必要,你向一個人坦承相告真實身份,就是咎由自取一個風險,那將是一個話柄,今日是話題,明日就是自傷其身的武器了,我不吭聲,就充作一種默認好了。
然而,他不知道我現在每次者會眺望他的身影。
阿活似乎長肉了些,一個沒有運動的男人,是無可避免地躲不了地心吸力的拉扯。看起來他仍然長了一些肚腩。然而他仍然恰如其分地選對了工作襯衫,總會將他倒三角形的身型襯托出來,他的後臀仍然是圓翹成形,可以從那西褲托出的形態感應得到,這傢伙天生有一幅野性的軀殼。
●
後來阿活在電話中,侃侃而談。他依然散發著一種神秘、虛無飄渺的氣質,但說起話來仍有一種真摯的快樂。
他近年來已改為吃素,而且倡行環保、樂活等的生活方式。我還記得若干年前與他最後一次吃晚飯時,他那時拿起手機自錄的佛經音樂給我聽,一邊讚頌著:聽這些佛曲,讓我心神安寧。
在電話中我們說著公事,但令我不耐,因為他離題不知談到什麼去了,還聊到自然分娩方法。
後來我直接問他:你近來的性生活怎樣?
他反而避開不談我的詢問,就坦言相告稱,他如今在下班後有上課,就是修讀佛法,餘時也有鑽研《弟子規》。
然後他用了一大堆佛語術語與我對談,像誦經般地搬唸出來,這種感覺似曾相識──以前巴特也不是在我面前「佛家說」一大堆地,但在夜半同眠時,豈不是讓我扯下了他的褲子?
阿活對我說著佛法時,我的意念漸漸散去,像浮云般地化解了,當理性歸位時,那些慾念就打沉了。
他說著說著,我只是「嗯嗯嗯」地聽著,其實也是在敷衍著。他說,我發覺你很有慧根。
「怎麼說?」
「因為你沒有反駁我的話,其他人聽到我說這些話題,都是在駁斥而已。」
由于他的表達能力不善,說話都是環遊世界般兜來轉去,說到什麼臨終前的那一刻,想什麼下世就會變成什麼。我問他:這是否是叫做「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他在電話那頭猛說:「對對對,就是這樣的說法?」
接著他又說到在臨終前,一個人若是耽溺在酒色肉林中,不論是喜歡男的還是女的,總會有最後的誘惑來引發心念。
他意有所指地說:「或者會有個男人跳出來,如果你抱住他,那麼你其實就是抱著一個火炷,那男人會變成火來燒著你。這過程會一直重複…」
為什麼他要用「男人」?我知道他特意使用男人一字來刺激我,他一直說這是佛家的道理。我愈聽,心底裡就多了一份抗拒──怎麼用這樣可怖的方法來說著往生的事情?
他又說,現世要修福報,以待往後往生時,就可以免落地獄…
對于生死觀,我不是行家,對于各宗教的生死價值觀,還有行善道理,我也沒有深研。但我始終認為,一個人行善做好事,不能如同收集積分地期盼好報,以在未來上天堂。若為了上天堂而猛去做好事,是贖罪還是為了功利地去爭獎酬?這不是偽善嗎?
我心底裡最反對這種形同恐嚇的落地獄上天堂的口吻,以宗教之名脅逼他人「行善」。一個人的良心就在良知裡,但教人向善是否就有必要如此勾勒可怖景象,讓人生活在恐惶中?
我聽著聽著時,突然想起以前阿活說過,搞基是會下地獄的。
後來他說著,又帶回之前我問的問題。「所以剛才你問我的性生活如何,我可以告訴你:我吃素後,已經將我的性慾減到最低了。」
「那你多久沒去屌一個女人了?」
阿活突然覺得我在褻瀆著他修煉回來的正氣,深恐我動搖到他深埋起來的七情六慾。但情慾是否真的可忍之而不為?
他先是說,「你看你,就是滿腦子這種念頭。我只能說,我減到最低程度了,連那些存了多年的A片都沒有再看了。」
他又說著一大堆養生道理,闡釋著為何吃素有助于減低性慾,又是搬出一大堆生物學、體質等的原理,就是杜絕自己宣淫。
我再反問:「那你連打飛機也省了嗎?」
「你看,HEZT,如果你能撇除這些誨淫誨盜的話,你的成就一定比現在更大!」他開始以清教徒身份亮相,以衛道士的口吻訓話著我這邪淫大盜。
但是,他是否真的寡慾,還是因為不經我一提問,觸動到他的心弦?
●
後來我們掛電話了,我驀然憶起為何這一兩年我鮮少與他接觸了,不是因為職位尊卑有差,而是他滿口佛偈,猶如跳脫塵世斷絕塵緣般超越了,如今回想,當年我們之間儼然一簾風絮而已,在他法眼之下,我似是無可遁形,也一文不值。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無動于衷亦是一種驕縱
※
Hezt
固執是怎麼詮釋的?我想我應該先介紹這樣的一個人出場。
一切就從一個手機開始談起。
●
她用的手機,還是黑白狹窄熒幕、單音鈴聲的那種。每次她的手機響起來時,我總以為我第一隻手機在響著:因為那是我在10年前用的第一台諾基亞手機、當時我使用的鈴聲就是這款相同旋律的單音鈴聲。
那手機已破爛到可用「傷痕累累」來形容了,因為那手機過于老式了,已無法在手機店買到合適的護套,她就用一些塑膠袋包裹起來,我看了後怪叫:「你真丟臉啊!你與我出街時,不要拿你的手機出來。」
那手機的鍵盤按碼也糊掉了,還是那種塑料式的按碼。我也忘了這是什麼款式的手機,只是我肯定那是諾基亞的入門式的手機。
然後,那手機的聽筒部位的蓋子已掉落了,所以露出整個內在的聽筒零件出來,我不知道她是怎樣接聽電話的,因為那種接觸感覺就像你與一個露出內臟的兔子說話。
她的手機是不能收看中文字的。我記得兩年前我在國外發了一個手機短訊給她,就是要查詢一種藥品名稱,當時我是用中文輸入寄短訊,她才告訴我:她的手機是無法看到中文的。在情急之下,我又得用英文再輸入重新寄發。
我很好奇到底她是怎樣用手機?
今天她在寄了一個手機短訊給我,詢問我如何翻譯一個英文詞。我回答了,她的電話馬上來,然後就說:我讀不到你的短訊。
我在電話裡馬上質問,而且這是我過去很久很久已提出的疑問:為什麼你不換手機?
我忘了補充的是,這台手機不是她自己買的,而是她一名換手機後過剩的廢棄手機,而轉贈到她手上,之前她的手機留在廁所裡忘了取走,就暫時暫時借用他人的手機。
算算迄今該手機也用上至少三年了吧!
而每次她就是捧著手機談電話,就像揣懷著情人一樣,對著這樣的親密近身物,她的要求過于簡單,但有時她在放下手機後就喃喃自語說:我的手機真是很燙手。
我就是那一句:當然啊,你的手機那麼舊,散熱功能也不好啊。
●
那我之前用過什麼方式脅逼她換手機?我試用過激將法:「人家外勞的手機還先進過你的。」
然後我又說:「你這樣包裹手機,像不像在雪櫃那種冷藏品?」
到最後她近來耳朵發炎了,聽力有些受影響,我看到她那手機裸露的聽筒時,我實在忍不住了,因為剝蓋的聽筒可能會影響音質的輸出,對聽力更是影響的。我取出我在使用iPhone之前的一台舊手機給她,那台手機還是可操作,只是熒幕出現問題,若拿去修理,該是可以使用的。
她說「謝謝」,然後就說:「我會換手機的,我會的。」
但到現在,她依然沒有動靜,我那台手機仍然棄在那兒。
剛才我再問她:到底你幾時要換手機?因為我想到今午被她那一封收不到中文字的手機短訊給惹怒了。
我的意思是:你不換手機就罷了,但當你需做一些事情,自己又沒有好工具,之後又麻煩到別人(我是在工作百忙中接她的電話),就不是一件應該的事情了。
她說:快了快了,我快要換手機了。
然後她說:但我肯定不會買iPhone等之類的電話。
我問:那其他類型的智能手機呢?
她斬釘截鐵地說:不,我只會買那些馬幣300、400令吉的索尼艾立信手機,我不用上網的。
我問:你怎麼知道你不需要上網?
她:我回家可以上網啊。
我:那你是否知道智能手機是一種未來趨勢?
她:知道啊。可是影響不到我。
我:可是你買那些幾百塊的手機,什麼功能也沒有,真的很不值啊。
她:我就是要手機來打電話。而且,我最大的考量是我的收入不定,我不想花太多錢去供一個手機與電話費。
我:你現在要換工,打算跑業務,就應有一台體面一些的手機去見人,否則人家會看不起你這種寒酸味的。
她:就是因為我要換工了,收入來源受影響…除非我收入好一些…
我一聽,腦裡就浮現了這樣的答案:
(我:你上回也是用這種環環相扣的理由:那時你說你失業、身體又有毛病,我叫你去看健身中心做運動活動筋骨。你說你要先找到工,有收入才有錢給會員費,再調理身體。但你的身體有毛病,你又找不到工作,因為你要常請病假。
所以,那時我就說不如你一邊找工、一邊調理身體養好良好生活習慣,這些事情都可以同時進行,然後一起收效。而你就逐一逐一地來推搪。
現在你的身體還是老樣子,你找到的工作不到半年又不想做了,到現在你也沒有加入健身院啊或是去跑步的。而如今到換手機了,你又說要等到有好的工作,才來買優秀的、昂貴的手機……)
後來,我就覺得再談下去也沒意思,也沒有意義了。因為對她而言,除了她的主張以外,都是廢話。
或許她真的是吝嗇,而不捨得花1000令吉來買一台iPhone等的智能手機,可是目前市面的手機全近乎破千,那些入門式手機選擇已不多,未幾就會全盤淘汰,何不多付一兩百令吉來買一些較耐流行的手機?
而且人是移動的,上網就是求資訊,資訊就是一個人的資產:至少你迷路時你可以查看地圖你身在何方,至少你在塞車時查看一下四週是否有封路,這一切都是隨時可上網,隨時都可以發掘到的驚喜與用處。怎麼如此篤定地唱反調說「我不用上網,我就是可以回家上。」
況且若是現在要跑業務,要會見客戶,就該要一台智能手機來做記事本,一些簡單卻瑣碎的自我行政工作,智能手機就可以扮演這種工具利器的角色。若是客戶要求業務員電郵一份文件過目,她是否要跑到網咖或回家上網?又或是只是用手機來對談文件內容?
她是否發覺到在現代生活裡,當我們要更上層樓時,生活面就是更為複雜,人與事就是功能區隔化?為何她覺得自己可以對抗主流?為什麼不花多一些錢讓自己活得順暢一些?
有時我們需要從善如流,你可以擁有自己的價值觀,但必須去變通去調適整個外圍境。冥頑不靈,如此自我地杵在那兒做砥柱,你是否能對抗整個時代洪流?你只以自己的認知與學識去認識這世界,但世界在變化時,你又是否感應到那微毫變化?為什麼如此短淺地看著自己雙手緊握的東西,而不嘗試遠眺放手去擁抱呢?
●
從一台手機談起,可以談到無窮無盡的許多人生道理。當然這只是視角不同,或許我不是全對,只是我覺得連一台手機也如此看不開,你還能與她談更多的意見嗎?
有時我發覺,一個人老是無動于衷,也是一種驕縱。
除了固執,我真的不知如何形容她了。而她永遠都不會在我的生活退場,因為她就是我的姐姐。
一切就從一個手機開始談起。
●
她用的手機,還是黑白狹窄熒幕、單音鈴聲的那種。每次她的手機響起來時,我總以為我第一隻手機在響著:因為那是我在10年前用的第一台諾基亞手機、當時我使用的鈴聲就是這款相同旋律的單音鈴聲。
那手機已破爛到可用「傷痕累累」來形容了,因為那手機過于老式了,已無法在手機店買到合適的護套,她就用一些塑膠袋包裹起來,我看了後怪叫:「你真丟臉啊!你與我出街時,不要拿你的手機出來。」
那手機的鍵盤按碼也糊掉了,還是那種塑料式的按碼。我也忘了這是什麼款式的手機,只是我肯定那是諾基亞的入門式的手機。
然後,那手機的聽筒部位的蓋子已掉落了,所以露出整個內在的聽筒零件出來,我不知道她是怎樣接聽電話的,因為那種接觸感覺就像你與一個露出內臟的兔子說話。
她的手機是不能收看中文字的。我記得兩年前我在國外發了一個手機短訊給她,就是要查詢一種藥品名稱,當時我是用中文輸入寄短訊,她才告訴我:她的手機是無法看到中文的。在情急之下,我又得用英文再輸入重新寄發。
我很好奇到底她是怎樣用手機?
今天她在寄了一個手機短訊給我,詢問我如何翻譯一個英文詞。我回答了,她的電話馬上來,然後就說:我讀不到你的短訊。
我在電話裡馬上質問,而且這是我過去很久很久已提出的疑問:為什麼你不換手機?
我忘了補充的是,這台手機不是她自己買的,而是她一名換手機後過剩的廢棄手機,而轉贈到她手上,之前她的手機留在廁所裡忘了取走,就暫時暫時借用他人的手機。
算算迄今該手機也用上至少三年了吧!
而每次她就是捧著手機談電話,就像揣懷著情人一樣,對著這樣的親密近身物,她的要求過于簡單,但有時她在放下手機後就喃喃自語說:我的手機真是很燙手。
我就是那一句:當然啊,你的手機那麼舊,散熱功能也不好啊。
●
那我之前用過什麼方式脅逼她換手機?我試用過激將法:「人家外勞的手機還先進過你的。」
然後我又說:「你這樣包裹手機,像不像在雪櫃那種冷藏品?」
到最後她近來耳朵發炎了,聽力有些受影響,我看到她那手機裸露的聽筒時,我實在忍不住了,因為剝蓋的聽筒可能會影響音質的輸出,對聽力更是影響的。我取出我在使用iPhone之前的一台舊手機給她,那台手機還是可操作,只是熒幕出現問題,若拿去修理,該是可以使用的。
她說「謝謝」,然後就說:「我會換手機的,我會的。」
但到現在,她依然沒有動靜,我那台手機仍然棄在那兒。
剛才我再問她:到底你幾時要換手機?因為我想到今午被她那一封收不到中文字的手機短訊給惹怒了。
我的意思是:你不換手機就罷了,但當你需做一些事情,自己又沒有好工具,之後又麻煩到別人(我是在工作百忙中接她的電話),就不是一件應該的事情了。
她說:快了快了,我快要換手機了。
然後她說:但我肯定不會買iPhone等之類的電話。
我問:那其他類型的智能手機呢?
她斬釘截鐵地說:不,我只會買那些馬幣300、400令吉的索尼艾立信手機,我不用上網的。
我問:你怎麼知道你不需要上網?
她:我回家可以上網啊。
我:那你是否知道智能手機是一種未來趨勢?
她:知道啊。可是影響不到我。
我:可是你買那些幾百塊的手機,什麼功能也沒有,真的很不值啊。
她:我就是要手機來打電話。而且,我最大的考量是我的收入不定,我不想花太多錢去供一個手機與電話費。
我:你現在要換工,打算跑業務,就應有一台體面一些的手機去見人,否則人家會看不起你這種寒酸味的。
她:就是因為我要換工了,收入來源受影響…除非我收入好一些…
我一聽,腦裡就浮現了這樣的答案:
(我:你上回也是用這種環環相扣的理由:那時你說你失業、身體又有毛病,我叫你去看健身中心做運動活動筋骨。你說你要先找到工,有收入才有錢給會員費,再調理身體。但你的身體有毛病,你又找不到工作,因為你要常請病假。
所以,那時我就說不如你一邊找工、一邊調理身體養好良好生活習慣,這些事情都可以同時進行,然後一起收效。而你就逐一逐一地來推搪。
現在你的身體還是老樣子,你找到的工作不到半年又不想做了,到現在你也沒有加入健身院啊或是去跑步的。而如今到換手機了,你又說要等到有好的工作,才來買優秀的、昂貴的手機……)
後來,我就覺得再談下去也沒意思,也沒有意義了。因為對她而言,除了她的主張以外,都是廢話。
或許她真的是吝嗇,而不捨得花1000令吉來買一台iPhone等的智能手機,可是目前市面的手機全近乎破千,那些入門式手機選擇已不多,未幾就會全盤淘汰,何不多付一兩百令吉來買一些較耐流行的手機?
而且人是移動的,上網就是求資訊,資訊就是一個人的資產:至少你迷路時你可以查看地圖你身在何方,至少你在塞車時查看一下四週是否有封路,這一切都是隨時可上網,隨時都可以發掘到的驚喜與用處。怎麼如此篤定地唱反調說「我不用上網,我就是可以回家上。」
況且若是現在要跑業務,要會見客戶,就該要一台智能手機來做記事本,一些簡單卻瑣碎的自我行政工作,智能手機就可以扮演這種工具利器的角色。若是客戶要求業務員電郵一份文件過目,她是否要跑到網咖或回家上網?又或是只是用手機來對談文件內容?
她是否發覺到在現代生活裡,當我們要更上層樓時,生活面就是更為複雜,人與事就是功能區隔化?為何她覺得自己可以對抗主流?為什麼不花多一些錢讓自己活得順暢一些?
有時我們需要從善如流,你可以擁有自己的價值觀,但必須去變通去調適整個外圍境。冥頑不靈,如此自我地杵在那兒做砥柱,你是否能對抗整個時代洪流?你只以自己的認知與學識去認識這世界,但世界在變化時,你又是否感應到那微毫變化?為什麼如此短淺地看著自己雙手緊握的東西,而不嘗試遠眺放手去擁抱呢?
●
從一台手機談起,可以談到無窮無盡的許多人生道理。當然這只是視角不同,或許我不是全對,只是我覺得連一台手機也如此看不開,你還能與她談更多的意見嗎?
有時我發覺,一個人老是無動于衷,也是一種驕縱。
除了固執,我真的不知如何形容她了。而她永遠都不會在我的生活退場,因為她就是我的姐姐。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滅鴉記
※
Hezt
當一個人的容忍來到眉睫時,那一口氣就是吞咽不下去了。
在谷中城Celebrity健身院的舉重區時,本是一片寧靜,除了撼動脈博的強勁音樂傳來以外,那是一片淨土。我專心地在舉著重時,漸漸地樓梯傳來一陣喧囂聲,我心想:壞事了,瘟神駕到!
那是一批華裔阿炳,其中一人讓我印象最深刻,因為他長得特別醜。我沒見過如此醜陋的男人:稜角眼、哨牙嘴,簡直就是一幅鼠相,他唯一可取之處是胳臂練得稍微好,但整幅狀貌就是一種惡形惡相。
他與那一幫朋友常在同一時段造訪,就是下班後的六時許傍晚始,有乳牛,也有排骨精,總之是龍蛇混雜的一窩蛇鼠。
這批瘟神我見碰面好多次,這麼多年來我都會迴避三尺。他們除了會纏繞在舉重鐵架外,也會侵佔長凳,霸佔著聊天,肆虐了僅有而狹窄的舉重區,接著是啞鈴會散跌一地,狼狽不堪,如同大規模殺傷力武器過境一般,是毀滅性地將一幅和諧之景完全破壞。
由于這批人會從舉重鐵架開始練,三五成群會輪流上陣像輪姦一樣地坐在板凳上,該些在輪候地就會高聲喧嘩起來,聊天,包括像在打氣加油般,嘶叫吶喊,催谷著同伴舉重,有時說著惡俗笑話時群起狂笑,但嘴巴沒有一刻停止,只會不斷地吆喝著高談闊論。
之後他們像蝗蟲般地殺到長凳上,又是幾人坐在長登舉啞鈴,同樣的戲碼,像嗑藥了一般操著那種粗俗口吻的粵語,夾雜著自以為耍酷的廣東話經典的「撚、屌、柒」等字眼,順暢地構詞,像吐了一口濃痰般罵著粗口。
我聽不見他們到底在說著什麼,因為群起嘶喊斗大聲,此一浪掩過另一浪,拚了奶命舉重外,還要運氣地似嘶喝般地聊天。
舉重區的天花板已屬低沉,空間不大已形同壓縮的火柴盒,加上音樂強勁,讓那股聲浪像一粒滾大的雪球般迴盪著,沖撞入我的耳膜裡,如同鼓擂,越發轟響。
那時我蓄意走遠到較遠的地帶做著背部肌肉鍛鍊,然而他們那種流氓式的呼叫,放浪形骸,簡直是像開著私人派對,又或是在草場上觀球賽般呼呼喝喝,我幾乎被他們轟炸得支離破碎了。
我環視週遭的其他人群,都是默默地作著運動,一些是塞入耳機聽著歌,已是與世隔絕,然而只有我與寥寥數人承受著這一股強大的聒噪沖擊。 他們是否敢怒不敢言?我無從所知。彷如只有我一人在啞忍。
有一位健身教練在教導著另一名女性做著腿部運動,但無動于衷。當人群都視若無睹,坐視不理時,就助長這批惡棍的火燄。那時我心裡默想著:如果我有一把槍的話,我肯定會開槍掃射他們讓他們吞子彈!最好像射殺烏鴉般地讓它們一一落地。
那種困頓之感爆發出一種非常巨大的憤恨:為什麼我付錢來做運動卻要承受他們這批烏鴉的噪音?
後來我強忍著自己的怒氣,因為那時我確有一股沖動要趨前,喝止著他們了。但理智壓抑著自己:面對這批流氓,日後被點相後,就難搞了,難保他們會否在我舉重時故意撞我破壞?
我再細想下,就前往毗連的電話接線處,對其中一名接線女工作人員投訴。她說:「那兒是否有健身教練?」
我說有,然後再投訴著時,她就敷衍似地說,「我明白。」然後轉身離開,不當作一回事。
我只有步上樓梯上樓,再做其他身體部份的運動,十多分鐘後我再下樓時,發現那群烏鴉仍然在噪鬧不已時,我知道我一定要做些什麼了。
我再跑去門口的接待處,對其中一名接待小姐說:「我要見經理。」
她問:「關于什麼事?」
「就是有一些意見。」
「你是要投訴是嗎?」
「是的。」我篤定地說。
她安排我到沙發區先坐坐。一分鐘、兩分鐘,到最後十分鐘過去了,那小姐說:我們的經理不得空,你請你的投訴寫在這兒好嗎?
我看看那表格,比post-it般大小的尺碼,真是侮辱了我的智慧吧!用一張爛紙就想打發我?
「不,我就是要見經理。」
「到底是什麼問題?」
「如果你不能解決我的問題,我不想重覆第二次的故事。」我說。
她又訕然離去。後來真的喚了另一個不同制服,身穿灰衣的女士到來。我開始述說著整個情況,「我加入這裡逾五年,這裡的氣氛越來越惡劣,但一些會員胡亂搗亂,一點禮儀也不懂,將你們的健身院完全降格。」
她疑惑地望著我:什麼事情?
我就簡述著那種吆喝、喧譁擾人的情況。「我知道舉重發出聲音是無可避免,這也是靠個人紀律與修養,但總不能看到這些人每天都在吵鬧。這麼多年來我在下班時間的高峰時段來這裡運動,都見到這批人大喊大叫,可是你們的健身教練什麼也沒有做。」
「他們不是在舉重時發出那些喘氣聲,而是當開著私人派對一樣在吵鬧著!」
「但有沒有想想我們付錢來這裡是減壓,而不是來這兒承受噪音污染!」
我再投訴著:「為什麼你們的健身教練在場沒有做些什麼事情?難道你們有不干預政策?還是你們的健身教練只是顧著賺錢招收學員,而不為其他會員著想一下?」
她馬上回應:「我們會處理,下次我們會叫我們的健身教練提點他們一下。」
然後我再建議:不如你們就放一些指示牌,有效地提點一下會員別高聲喧嘩。
「不不不,我們不會這樣做,我們現在力求要減少置放指示牌了。」
「但我覺得放一個指示牌是有效的提醒,那為何你們要貼那些『請重新堆放啞鈴』的告示牌?」
我的嘮叨只是單方面地在說著,她只是點頭示意表示認同,到最後說會向管理層反映,下達指示云云。
但那時抒發了心裡的一股怨氣,只是覺得稍微舒服些了。然而我有預感,這位女經理只是在應酬與打發著我,我猜想她該是不會做出任何舉動。
因為務實地一想:即使健身院會下達指示要求健身教練「提點」一下,但當人多勢眾時,這些熊腰虎背的流氓式gym炳的氣勢如此囂張,旁人也怯弱而豈敢插手?而且,這些健身教練也是要靠人脈搞關係,哪會有人愿當醜臉當「巡察員」般去指示他們「肅靜」?
我覺得我的抗議與投訴該是石沉大海。
後來我想到要致正式公函投訴,但我預料該是會有官腔答覆,類似「謝謝你的提問,我們會關注」等的句式出現。
那我應該怎麼辦?
所以,我想若是讀著這篇文章的你,正是谷中城Celebrity健身院,或是其他健身院的會員,也身受噪音所害,就一起與我挺身而出向健身院管理層投訴,一起滅鴉,還健身院一個清靜!
因為一個人的聲音可能只是悶響,但當匯聚各方的聲音時,就有一把強大的呼聲,而不只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了。至少多些人挺身而出時,證明是事態嚴重,健身院會也關切注意到這等劣根性的健身歪風,我們豈能縱容姑息這種噪音失序情況一再發生?
我呼籲:該是時候群起封住這群烏鴉,別讓它們吱呱鬼叫了!
在谷中城Celebrity健身院的舉重區時,本是一片寧靜,除了撼動脈博的強勁音樂傳來以外,那是一片淨土。我專心地在舉著重時,漸漸地樓梯傳來一陣喧囂聲,我心想:壞事了,瘟神駕到!
那是一批華裔阿炳,其中一人讓我印象最深刻,因為他長得特別醜。我沒見過如此醜陋的男人:稜角眼、哨牙嘴,簡直就是一幅鼠相,他唯一可取之處是胳臂練得稍微好,但整幅狀貌就是一種惡形惡相。
他與那一幫朋友常在同一時段造訪,就是下班後的六時許傍晚始,有乳牛,也有排骨精,總之是龍蛇混雜的一窩蛇鼠。
這批瘟神我見碰面好多次,這麼多年來我都會迴避三尺。他們除了會纏繞在舉重鐵架外,也會侵佔長凳,霸佔著聊天,肆虐了僅有而狹窄的舉重區,接著是啞鈴會散跌一地,狼狽不堪,如同大規模殺傷力武器過境一般,是毀滅性地將一幅和諧之景完全破壞。
由于這批人會從舉重鐵架開始練,三五成群會輪流上陣
之後他們像蝗蟲般地殺到長凳上,又是幾人坐在長登舉啞鈴,同樣的戲碼,像嗑藥了一般操著那種粗俗口吻的粵語,夾雜著自以為耍酷的廣東話經典的「撚、屌、柒」等字眼,順暢地構詞,像吐了一口濃痰般罵著粗口。
我聽不見他們到底在說著什麼,因為群起嘶喊斗大聲,此一浪掩過另一浪,拚了奶命舉重外,還要運氣地似嘶喝般地聊天。
舉重區的天花板已屬低沉,空間不大已形同壓縮的火柴盒,加上音樂強勁,讓那股聲浪像一粒滾大的雪球般迴盪著,沖撞入我的耳膜裡,如同鼓擂,越發轟響。
那時我蓄意走遠到較遠的地帶做著背部肌肉鍛鍊,然而他們那種流氓式的呼叫,放浪形骸,簡直是像開著私人派對,又或是在草場上觀球賽般呼呼喝喝,我幾乎被他們轟炸得支離破碎了。
我環視週遭的其他人群,都是默默地作著運動,一些是塞入耳機聽著歌,已是與世隔絕,然而只有我與寥寥數人承受著這一股強大的聒噪沖擊。 他們是否敢怒不敢言?我無從所知。彷如只有我一人在啞忍。
有一位健身教練在教導著另一名女性做著腿部運動,但無動于衷。當人群都視若無睹,坐視不理時,就助長這批惡棍的火燄。那時我心裡默想著:如果我有一把槍的話,我肯定會開槍掃射他們讓他們吞子彈!最好像射殺烏鴉般地讓它們一一落地。
那種困頓之感爆發出一種非常巨大的憤恨:為什麼我付錢來做運動卻要承受他們這批烏鴉的噪音?
後來我強忍著自己的怒氣,因為那時我確有一股沖動要趨前,喝止著他們了。但理智壓抑著自己:面對這批流氓,日後被點相後,就難搞了,難保他們會否在我舉重時故意撞我破壞?
我再細想下,就前往毗連的電話接線處,對其中一名接線女工作人員投訴。她說:「那兒是否有健身教練?」
我說有,然後再投訴著時,她就敷衍似地說,「我明白。」然後轉身離開,不當作一回事。
我只有步上樓梯上樓,再做其他身體部份的運動,十多分鐘後我再下樓時,發現那群烏鴉仍然在噪鬧不已時,我知道我一定要做些什麼了。
我再跑去門口的接待處,對其中一名接待小姐說:「我要見經理。」
她問:「關于什麼事?」
「就是有一些意見。」
「你是要投訴是嗎?」
「是的。」我篤定地說。
她安排我到沙發區先坐坐。一分鐘、兩分鐘,到最後十分鐘過去了,那小姐說:我們的經理不得空,你請你的投訴寫在這兒好嗎?
我看看那表格,比post-it般大小的尺碼,真是侮辱了我的智慧吧!用一張爛紙就想打發我?
「不,我就是要見經理。」
「到底是什麼問題?」
「如果你不能解決我的問題,我不想重覆第二次的故事。」我說。
她又訕然離去。後來真的喚了另一個不同制服,身穿灰衣的女士到來。我開始述說著整個情況,「我加入這裡逾五年,這裡的氣氛越來越惡劣,但一些會員胡亂搗亂,一點禮儀也不懂,將你們的健身院完全降格。」
她疑惑地望著我:什麼事情?
我就簡述著那種吆喝、喧譁擾人的情況。「我知道舉重發出聲音是無可避免,這也是靠個人紀律與修養,但總不能看到這些人每天都在吵鬧。這麼多年來我在下班時間的高峰時段來這裡運動,都見到這批人大喊大叫,可是你們的健身教練什麼也沒有做。」
「他們不是在舉重時發出那些喘氣聲,而是當開著私人派對一樣在吵鬧著!」
「但有沒有想想我們付錢來這裡是減壓,而不是來這兒承受噪音污染!」
我再投訴著:「為什麼你們的健身教練在場沒有做些什麼事情?難道你們有不干預政策?還是你們的健身教練只是顧著賺錢招收學員,而不為其他會員著想一下?」
她馬上回應:「我們會處理,下次我們會叫我們的健身教練提點他們一下。」
然後我再建議:不如你們就放一些指示牌,有效地提點一下會員別高聲喧嘩。
「不不不,我們不會這樣做,我們現在力求要減少置放指示牌了。」
「但我覺得放一個指示牌是有效的提醒,那為何你們要貼那些『請重新堆放啞鈴』的告示牌?」
我的嘮叨只是單方面地在說著,她只是點頭示意表示認同,到最後說會向管理層反映,下達指示云云。
但那時抒發了心裡的一股怨氣,只是覺得稍微舒服些了。然而我有預感,這位女經理只是在應酬與打發著我,我猜想她該是不會做出任何舉動。
因為務實地一想:即使健身院會下達指示要求健身教練「提點」一下,但當人多勢眾時,這些熊腰虎背的流氓式gym炳的氣勢如此囂張,旁人也怯弱而豈敢插手?而且,這些健身教練也是要靠人脈搞關係,哪會有人愿當醜臉當「巡察員」般去指示他們「肅靜」?
我覺得我的抗議與投訴該是石沉大海。
後來我想到要致正式公函投訴,但我預料該是會有官腔答覆,類似「謝謝你的提問,我們會關注」等的句式出現。
那我應該怎麼辦?
所以,我想若是讀著這篇文章的你,正是谷中城Celebrity健身院,或是其他健身院的會員,也身受噪音所害,就一起與我挺身而出向健身院管理層投訴,一起滅鴉,還健身院一個清靜!
因為一個人的聲音可能只是悶響,但當匯聚各方的聲音時,就有一把強大的呼聲,而不只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了。至少多些人挺身而出時,證明是事態嚴重,健身院會也關切注意到這等劣根性的健身歪風,我們豈能縱容姑息這種噪音失序情況一再發生?
我呼籲:該是時候群起封住這群烏鴉,別讓它們吱呱鬼叫了!
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放空
※
Hezt
今晚突然想起我做過的一件錯事,一件讓我覺得很遺憾的事情,其實不是什麼大損失,是幾年前的一筆錢財,因為我花了一筆無謂的錢去購買一件貴重品,一件我認為是我需要的必需品,而且,部份還是向母親籌資的。
但因為一些因素,如今並沒有真正地派用上場。如果以投資角度來說,這是一宗失敗的投資。
錢就這樣花了,然而我恨的是自己為何如此草率?為何自己沒做出精明的判斷?
●
另一件事情是我發覺我的另一張相片遺失了。剛才找遍電腦裡的檔案、抄進光碟存檔也不翼而飛。電腦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當機,一些資料也被洗去,我的印象依稀地記得處于某某角落,但數碼化後的存庫是一個無極限的宇宙,近萬張的相片,怎樣可以海底撈針?
然後我就翻著舊相簿,看著當年傻氣的自己,稚嫩得像一張白紙,平淡無奇。看著當年的人與事,一些過眼雲煙的工作搭檔、一些工作上認識的團友,都沒有名字了。
我討厭這種墜入時光隧道的感覺,現在看起來自己更加迷失,因為相片中的不是自己,彷如是一個陌生人。
這也是為什麼每次我拍完照後,就這樣白晾著相片,我不愿意動手去調整色澤,嫌太麻煩,也不想一直沉浸在過去式裡的緬懷。所以有時我在想:為什麼出遊要拍照?
現在太多人喜歡拍照了,留住那一刻──氛圍、感受,但即使是濃彩重色,也是視覺的斑斕反射,記錄不到當時的心情溫度。
數碼相機的先進,不必底片了,連心情也沒有底片似的,因為當時拍照時可以反覆地拍許多遍,讓自己都看到乏味,拍得不好也馬上洗掉,一乾二淨,那一刻是不值錢的,因為犧牲不大,資源也無限(當然是在相機電池充足的前提下),喀嚓喀嚓地,直至笑容透支。
所以拍照變成一種跟風時尚,卻變成是一種必然的儀式,每個人都要留住最美好的一面,卻是經過粉飾與重建的假象,也是空洞與寂寞的反映──到最後自拍了留下自己在一個方格裡,回味著那笑容,卻感應不到那心情。
所以我看回這些舊照時,油然而生地只感到空寂。到最後只是說:啊,原來我來過這地方。僅此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攝影技術停滯不前的原因。我想如果我用心去學的話,我該可以學到較好,只是我燃不起內心的那把火,我只有靠我的文字,一筆一筆地將嵌在心田裡的影像描繪出來。
這也是為何我只是偶爾儀式性地拿起相機走走拍拍,我沒有鏡頭的觸覺,反正拍了也只是成為數碼編壓下的符號而已,難道放在面子書上收集「讚」?但是這種隨意地拍拍,其實到最後就如同今天的這麼一個晚上,突如其來地很想擁有,卻滄桑地掘出了塵封往事,然後愣著,有不堪回首的狼狽。
●
不過看到這堆相片中時,我發覺真正的打擊是:原來我長肉長得如此夸張了。肌肉發達得不明顯,卻彰顯在腰際與下腹。
而且這只是一年里的變化。
我再回首這一年來的自己,身體狀況確實不如前,各種小病的好朋友皆找上門來,工作繁重了,去健身院的時間不頻密;即使抽空前往,也沒甚用心去鍛鍊。過去已破戒吃咖喱等的高脂高鹽食物,連過去不沾唇的汽水也咕嚕咕嚕地吞了下去。咖啡一天也喝幾杯。我並非像在幾年前如此清苦地守著食戒,我就抱著及時行樂的那種心態:就馬上享受著食慾時,然後安慰著自己:就明天才開始戒吧!
我恨一個如此無紀律的自己。我要找回掉失已久的毅力。
卻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要該如何放空自己的煩憂?我依然在苦思著。
但因為一些因素,如今並沒有真正地派用上場。如果以投資角度來說,這是一宗失敗的投資。
錢就這樣花了,然而我恨的是自己為何如此草率?為何自己沒做出精明的判斷?
●
另一件事情是我發覺我的另一張相片遺失了。剛才找遍電腦裡的檔案、抄進光碟存檔也不翼而飛。電腦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當機,一些資料也被洗去,我的印象依稀地記得處于某某角落,但數碼化後的存庫是一個無極限的宇宙,近萬張的相片,怎樣可以海底撈針?
然後我就翻著舊相簿,看著當年傻氣的自己,稚嫩得像一張白紙,平淡無奇。看著當年的人與事,一些過眼雲煙的工作搭檔、一些工作上認識的團友,都沒有名字了。
我討厭這種墜入時光隧道的感覺,現在看起來自己更加迷失,因為相片中的不是自己,彷如是一個陌生人。
這也是為什麼每次我拍完照後,就這樣白晾著相片,我不愿意動手去調整色澤,嫌太麻煩,也不想一直沉浸在過去式裡的緬懷。所以有時我在想:為什麼出遊要拍照?
現在太多人喜歡拍照了,留住那一刻──氛圍、感受,但即使是濃彩重色,也是視覺的斑斕反射,記錄不到當時的心情溫度。
數碼相機的先進,不必底片了,連心情也沒有底片似的,因為當時拍照時可以反覆地拍許多遍,讓自己都看到乏味,拍得不好也馬上洗掉,一乾二淨,那一刻是不值錢的,因為犧牲不大,資源也無限(當然是在相機電池充足的前提下),喀嚓喀嚓地,直至笑容透支。
所以拍照變成一種跟風時尚,卻變成是一種必然的儀式,每個人都要留住最美好的一面,卻是經過粉飾與重建的假象,也是空洞與寂寞的反映──到最後自拍了留下自己在一個方格裡,回味著那笑容,卻感應不到那心情。
所以我看回這些舊照時,油然而生地只感到空寂。到最後只是說:啊,原來我來過這地方。僅此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攝影技術停滯不前的原因。我想如果我用心去學的話,我該可以學到較好,只是我燃不起內心的那把火,我只有靠我的文字,一筆一筆地將嵌在心田裡的影像描繪出來。
這也是為何我只是偶爾儀式性地拿起相機走走拍拍,我沒有鏡頭的觸覺,反正拍了也只是成為數碼編壓下的符號而已,難道放在面子書上收集「讚」?但是這種隨意地拍拍,其實到最後就如同今天的這麼一個晚上,突如其來地很想擁有,卻滄桑地掘出了塵封往事,然後愣著,有不堪回首的狼狽。
●
不過看到這堆相片中時,我發覺真正的打擊是:原來我長肉長得如此夸張了。肌肉發達得不明顯,卻彰顯在腰際與下腹。
而且這只是一年里的變化。
我再回首這一年來的自己,身體狀況確實不如前,各種小病的好朋友皆找上門來,工作繁重了,去健身院的時間不頻密;即使抽空前往,也沒甚用心去鍛鍊。過去已破戒吃咖喱等的高脂高鹽食物,連過去不沾唇的汽水也咕嚕咕嚕地吞了下去。咖啡一天也喝幾杯。我並非像在幾年前如此清苦地守著食戒,我就抱著及時行樂的那種心態:就馬上享受著食慾時,然後安慰著自己:就明天才開始戒吧!
我恨一個如此無紀律的自己。我要找回掉失已久的毅力。
卻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要該如何放空自己的煩憂?我依然在苦思著。
2011年3月5日星期六
孤單萬歲
※
Hezt
有沒有試過很努力地跟一個人對話時,你看到對方的眼神盡是一片渺遠的空茫?他的眼睛像長了一層翳般讓你穿不透,你就知道這是一場失敗的溝通。
因為對方不知道如何接話下去,僵在那兒的話兒,那就是說對方不明白你在說著什麼,他也不知如何回應。
有沒有想像過這種感覺多麼地氣餒?你將自己的說法與立場一一敘述出來,鋪陳有序,但對方卻如同陷入五里霧中,然後就是望著你。
最近我對一名朋友就有這樣的境遇了。別誤會,大家都是泛泛之交,而非「飯飯之交」,彼此沒有什麼性方面的吸引力,但共通點只是彼此都是同志。我們一起吃飯,聊天,旨在一起消磨時間。
然而當我滔滔不絕時,他常常就是愣愣地望著我,有時他根本無法回應,因為他的神情告訴我,他彷如消化不了我的話,宛如我向他倒灌著一大缽濃稠的苦湯,但那時我並非說著什麼學術道理,我只是在談著奧斯卡電影,又或是一本書藉的風格。
或許在他面前,我已到了鑑賞這些小事物的地步,以致根本沒有深研的他,無法順暢地接話下去。
對他的底蘊,我當然知道,有時我為了讓他更投入我們的話題,我索性直接問他:這件事情,你會有什麼看法?
這已是近乎是詰問的一種手法,就是想要他表態──是非對錯、黑白兩隔的,就道個清楚,別含含糊糊的。
豈料他只會答:我覺得還好。(而你可知道我最討厭是滿嘴都是「還好」的人)
而到對方發言時,我會聆聽,然後聽著他說著說著,卻發覺他的陳述的要點越來越渙散,到最後不知所謂了。我再疑惑地望著他時,他就慌了。
由于我們的話題無法深入地談到其他國家大事等的,我們就談娛樂、休閒等一些較為輕鬆、「含金量」不高、也沒甚技術性知識的話題了。
接著他談起一些流行歌曲、書籍的意見,都出現誤差理解情況,我猛說「不是這樣的」,接著我壓抑不住了,因為難得找到共同話題,就見獵心喜地開始分析著情況時。驀然一望見他怔忡的眼神,我赫然發覺自己已多言了。
那一刻真的很沮喪。我體諒每個人的學識、修養都有自己的歷史背景,歷經豐富多姿或是單調狹窄的洗禮,而學養與見識水平高低不一,但絕對沒尊卑之差,只是要怎樣才能遇上一個同一頻率、談起話來可引起共鳴的對象呢?
●
除了找不到對話對象,較困頓的是如何找到一個調整得宜、進退有度的說話技巧?在遣詞用句、句式舖陳、口吻語調等要如何去匹配談話對象的學識水平?這就是溝通的竅門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要向母親解釋iPhone的apps是什麼,因為她不斷詢問誰誰誰的女兒L小姐到底是從事什麼行業,而L小姐正是負責apps的市場宣傳。
所以我就說,L小姐是負責「軟件」的宣傳工作(究其實apps就是software),但母親不明白什麼是「軟件」,我就說,那是一套程序,去執行任務的程序。
母親更狐疑地望著我,因為到底什麼是「程序」、「執行」,對這兩個關鍵詞,母親完全欠缺概念,我又打個比喻:例如你用微波爐時,你要烤雞,又或是弄蛋糕,只需按一個掣,而那個掣就是設計好的程序,也就是說,那是一種軟件了。
母親說,「哦,我明白了。」
但下一次我再提起「軟件」時,母親說:我真的不明白什麼是「軟件」。
那一刻我真的想不到用什麼比喻來進行這場溝通。
但我想到愛因斯坦那句名言:「Everything should be as simple as it is, but not simpler.」。事情就是那麼簡單,但我還未到達那種從簡馭繁、深入淺出的出神入化地步。
●
當然,「軟件」等這些是具體知識,具一定的技術性。但更多時候,我發覺我有很多看法,又或者對某某事情有角度,有立場,心底裡就有一股非常強烈的慾望想分享,想仔細、具體地表述出來。
然而當我言說出來分享時,或是我說話不亮麗,又或是我的嗓音沉悶,但往往欠缺他者另一面的激盪,又或者引不起共鳴。
那種感覺是真正的孤單,因為驀然覺得自己處于一個浮遊的孤島中,而這孤島是自我流放形成的。
但說到最後,我也是庸人一位,並非是什麼學識超脫之輩,更不敢持才傲物,只是有時想:如果能遇到一個與你好好談一席話的對象,真是一種難得的福氣。
ps:這些都是我在封筆停寫部落格時的想法,那時沒甚交流對象,就一古腦地碰到人就直言不諱地如同開水喉般,可能嚇壞人了。
如今我回到這裡喃喃自語了,難怪人人都說寫作是孤單的事情。啊,孤單萬歲。
因為對方不知道如何接話下去,僵在那兒的話兒,那就是說對方不明白你在說著什麼,他也不知如何回應。
有沒有想像過這種感覺多麼地氣餒?你將自己的說法與立場一一敘述出來,鋪陳有序,但對方卻如同陷入五里霧中,然後就是望著你。
最近我對一名朋友就有這樣的境遇了。別誤會,大家都是泛泛之交,而非「飯飯之交」,彼此沒有什麼性方面的吸引力,但共通點只是彼此都是同志。我們一起吃飯,聊天,旨在一起消磨時間。
然而當我滔滔不絕時,他常常就是愣愣地望著我,有時他根本無法回應,因為他的神情告訴我,他彷如消化不了我的話,宛如我向他倒灌著一大缽濃稠的苦湯,但那時我並非說著什麼學術道理,我只是在談著奧斯卡電影,又或是一本書藉的風格。
或許在他面前,我已到了鑑賞這些小事物的地步,以致根本沒有深研的他,無法順暢地接話下去。
對他的底蘊,我當然知道,有時我為了讓他更投入我們的話題,我索性直接問他:這件事情,你會有什麼看法?
這已是近乎是詰問的一種手法,就是想要他表態──是非對錯、黑白兩隔的,就道個清楚,別含含糊糊的。
豈料他只會答:我覺得還好。(而你可知道我最討厭是滿嘴都是「還好」的人)
而到對方發言時,我會聆聽,然後聽著他說著說著,卻發覺他的陳述的要點越來越渙散,到最後不知所謂了。我再疑惑地望著他時,他就慌了。
由于我們的話題無法深入地談到其他國家大事等的,我們就談娛樂、休閒等一些較為輕鬆、「含金量」不高、也沒甚技術性知識的話題了。
接著他談起一些流行歌曲、書籍的意見,都出現誤差理解情況,我猛說「不是這樣的」,接著我壓抑不住了,因為難得找到共同話題,就見獵心喜地開始分析著情況時。驀然一望見他怔忡的眼神,我赫然發覺自己已多言了。
那一刻真的很沮喪。我體諒每個人的學識、修養都有自己的歷史背景,歷經豐富多姿或是單調狹窄的洗禮,而學養與見識水平高低不一,但絕對沒尊卑之差,只是要怎樣才能遇上一個同一頻率、談起話來可引起共鳴的對象呢?
●
除了找不到對話對象,較困頓的是如何找到一個調整得宜、進退有度的說話技巧?在遣詞用句、句式舖陳、口吻語調等要如何去匹配談話對象的學識水平?這就是溝通的竅門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要向母親解釋iPhone的apps是什麼,因為她不斷詢問誰誰誰的女兒L小姐到底是從事什麼行業,而L小姐正是負責apps的市場宣傳。
所以我就說,L小姐是負責「軟件」的宣傳工作(究其實apps就是software),但母親不明白什麼是「軟件」,我就說,那是一套程序,去執行任務的程序。
母親更狐疑地望著我,因為到底什麼是「程序」、「執行」,對這兩個關鍵詞,母親完全欠缺概念,我又打個比喻:例如你用微波爐時,你要烤雞,又或是弄蛋糕,只需按一個掣,而那個掣就是設計好的程序,也就是說,那是一種軟件了。
母親說,「哦,我明白了。」
但下一次我再提起「軟件」時,母親說:我真的不明白什麼是「軟件」。
那一刻我真的想不到用什麼比喻來進行這場溝通。
但我想到愛因斯坦那句名言:「Everything should be as simple as it is, but not simpler.」。事情就是那麼簡單,但我還未到達那種從簡馭繁、深入淺出的出神入化地步。
●
當然,「軟件」等這些是具體知識,具一定的技術性。但更多時候,我發覺我有很多看法,又或者對某某事情有角度,有立場,心底裡就有一股非常強烈的慾望想分享,想仔細、具體地表述出來。
然而當我言說出來分享時,或是我說話不亮麗,又或是我的嗓音沉悶,但往往欠缺他者另一面的激盪,又或者引不起共鳴。
那種感覺是真正的孤單,因為驀然覺得自己處于一個浮遊的孤島中,而這孤島是自我流放形成的。
但說到最後,我也是庸人一位,並非是什麼學識超脫之輩,更不敢持才傲物,只是有時想:如果能遇到一個與你好好談一席話的對象,真是一種難得的福氣。
ps:這些都是我在封筆停寫部落格時的想法,那時沒甚交流對象,就一古腦地碰到人就直言不諱地如同開水喉般,可能嚇壞人了。
如今我回到這裡喃喃自語了,難怪人人都說寫作是孤單的事情。啊,孤單萬歲。
2011年3月4日星期五
棲身
※
Hezt
健身院的孔雀,似乎都在循著「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全都不見了。或許是Celebrity健身院的會員水准大降,還是真正的乳牛都轉會了,近月來幾乎都消失無蹤。甭說中等乳牛,即使是稍微中上水平身材者都所剩無幾,餘下的只是壼形肚的蛙人,或是滴油叉燒,又或是那些乍看是誤闖大觀園的GYM炳。
不是在歧視,而是與這些不長進的傢伙迎面相對或一起做運動幾年後,我會奇怪到底他們來健身院干嘛?他們只是努力地在做眼球運動,眼睛像獸般燐燐地閃起來獵巡獵物而已。你會覺得身處如此渾噩的環境做運動,是很不起勁的事情。
然而今早的沐浴間卻非常熱鬧,除了幾位陪襯品以外,還一連碰到兩個乳牛。這真是久違的景象──兩人看起來都是泳池動物,披了一身黃胴般的軀殼,膚色均勻。雖是擦身而過,然而巍然而立,已是鶴立雞群了。
後來我步入桑拿室時,其中一名乳牛已坐在裡邊,披著毛巾,還有一條小面巾。
我們斜方角度地坐著,之間的角度是九十度。我開始端祥著面前一尊菩薩般的男體:目光啣在眼簾,低垂著,沒有絲毫遊移的飄離,他只是專注地望著前方。
他的身材並非是顯然的倒V型,然而勝在胳臂有一種結實,剛韌中有一種豐腴的感覺,讓我有一種想鞣韌的慾望,暗想著到底是怎樣可以鍛鍊出如此粗壯的手臂?
然而我看到他的小腹中有一些贅肉,坐下來時並不會明顯地凸出,然而是瀕臨是贅肉的境界了,我猜想他可能是年紀關係,又或是肌肉過氣,而垮塌了下來。他的樣貌並不算特別帥氣,五官也沒甚精緻,然而有一種耍酷。或許只是側眼觀看而無法窺全貌,但或許有一股英氣吧。
馬來西亞的男人素質,還能怎樣寄望?在南洋地帶繁殖的雄性DNA普遍而言就是這般的模樣,沒健身的話就是矮墩、圓肩平胸凸腹滑臂,體態像兒童一樣稚拙,形態也像雌性一樣地陰柔。
但我覺得他該是卅五歲以上,因為只有這歲數的男人會散發出如此的氣質出來,不稚嫩,也不會垂老,體型之壯剛、拓然的氣質是恰恰好,妙在毫巔。
我調整著身體姿態,用毛巾抹抹臉,又或是拭擦著身體上沁出的水珠等,然而這位乳牛壓根兒都沒有瞟過來。
我覺得我像蒸發的空氣一樣。
未久,該到離去的時間了,我沐浴更衣,宣告放棄。
穿好衣服後,驀然見到這位乳牛與適才另一位,已坐在板凳上交流著。兩人之間隔著近30公分的距離,但聊得興起,我在幾尺以外觀看著兩隻乳牛──真是一種養眼的視覺畫面。
適才那位乳牛是兩臂後放坐著,但已袒露出胸膛,此等坐姿表示著當事人正處于一種開放的狀態,明示著他對對方是真誠在交流著。我遠觀著他笑顏中那泓非常含蓄的笑容,有一種刻意壓抑的媚氣裹在裡面,煙視般迷濛的眼神不斷地拋給對方。原來是一個SASA的花旦。
兩人的舉止明顯地就是互有好感。
如果他們這一刻才相識,我想,或許他們下一步就會交換電話,然後約會、一起做健身檢視彼此的成效,然後發展成那一對迄今仍在一起的壁人。然後…這就是同志在健身院迸發出來的戀曲。那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版本吧。
看著這一幕,我在撰寫著自己的劇本。後來我想,劇本該怎樣收場?(上床後也是分手的吧!)
而我幾時才能擔當這種浪漫狂想曲的主角?除非你當上乳牛,才有另一個乳牛會自動黏上來。而即使你當上了乳牛,湊上來的都是身材差勁的肌肉迷戀者,他們喜愛的只是那一幅注入人工成品泵大的發達肌肉,又或者似在圓夢般在彌補著自己無法擁有的身軀,而將佔有慾望寄居在他人身上。
只是一幅臭皮囊而已啊,讓我們的靈魂棲身著,但沒人會看到幽深處的那束靈魂真實面貌。
算了吧。我非乳牛類,掉頭就走了。
不是在歧視,而是與這些不長進的傢伙迎面相對或一起做運動幾年後,我會奇怪到底他們來健身院干嘛?他們只是努力地在做眼球運動,眼睛像獸般燐燐地閃起來獵巡獵物而已。你會覺得身處如此渾噩的環境做運動,是很不起勁的事情。
然而今早的沐浴間卻非常熱鬧,除了幾位陪襯品以外,還一連碰到兩個乳牛。這真是久違的景象──兩人看起來都是泳池動物,披了一身黃胴般的軀殼,膚色均勻。雖是擦身而過,然而巍然而立,已是鶴立雞群了。
後來我步入桑拿室時,其中一名乳牛已坐在裡邊,披著毛巾,還有一條小面巾。
我們斜方角度地坐著,之間的角度是九十度。我開始端祥著面前一尊菩薩般的男體:目光啣在眼簾,低垂著,沒有絲毫遊移的飄離,他只是專注地望著前方。
他的身材並非是顯然的倒V型,然而勝在胳臂有一種結實,剛韌中有一種豐腴的感覺,讓我有一種想鞣韌的慾望,暗想著到底是怎樣可以鍛鍊出如此粗壯的手臂?
然而我看到他的小腹中有一些贅肉,坐下來時並不會明顯地凸出,然而是瀕臨是贅肉的境界了,我猜想他可能是年紀關係,又或是肌肉過氣,而垮塌了下來。他的樣貌並不算特別帥氣,五官也沒甚精緻,然而有一種耍酷。或許只是側眼觀看而無法窺全貌,但或許有一股英氣吧。
馬來西亞的男人素質,還能怎樣寄望?在南洋地帶繁殖的雄性DNA普遍而言就是這般的模樣,沒健身的話就是矮墩、圓肩平胸凸腹滑臂,體態像兒童一樣稚拙,形態也像雌性一樣地陰柔。
但我覺得他該是卅五歲以上,因為只有這歲數的男人會散發出如此的氣質出來,不稚嫩,也不會垂老,體型之壯剛、拓然的氣質是恰恰好,妙在毫巔。
我調整著身體姿態,用毛巾抹抹臉,又或是拭擦著身體上沁出的水珠等,然而這位乳牛壓根兒都沒有瞟過來。
我覺得我像蒸發的空氣一樣。
未久,該到離去的時間了,我沐浴更衣,宣告放棄。
穿好衣服後,驀然見到這位乳牛與適才另一位,已坐在板凳上交流著。兩人之間隔著近30公分的距離,但聊得興起,我在幾尺以外觀看著兩隻乳牛──真是一種養眼的視覺畫面。
適才那位乳牛是兩臂後放坐著,但已袒露出胸膛,此等坐姿表示著當事人正處于一種開放的狀態,明示著他對對方是真誠在交流著。我遠觀著他笑顏中那泓非常含蓄的笑容,有一種刻意壓抑的媚氣裹在裡面,煙視般迷濛的眼神不斷地拋給對方。原來是一個SASA的花旦。
兩人的舉止明顯地就是互有好感。
如果他們這一刻才相識,我想,或許他們下一步就會交換電話,然後約會、一起做健身檢視彼此的成效,然後發展成那一對迄今仍在一起的壁人。然後…這就是同志在健身院迸發出來的戀曲。那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版本吧。
看著這一幕,我在撰寫著自己的劇本。後來我想,劇本該怎樣收場?(上床後也是分手的吧!)
而我幾時才能擔當這種浪漫狂想曲的主角?除非你當上乳牛,才有另一個乳牛會自動黏上來。而即使你當上了乳牛,湊上來的都是身材差勁的肌肉迷戀者,他們喜愛的只是那一幅注入人工成品泵大的發達肌肉,又或者似在圓夢般在彌補著自己無法擁有的身軀,而將佔有慾望寄居在他人身上。
只是一幅臭皮囊而已啊,讓我們的靈魂棲身著,但沒人會看到幽深處的那束靈魂真實面貌。
算了吧。我非乳牛類,掉頭就走了。
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歸零.回歸
※
Hezt
這是漫長的時光。
很久沒有回來這裡,覺得這是一塊荒蕪的心田了。如今總算要回來這兒耕作一番,再清除野草。
過去兩個月因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故,我被逼禁封鎖部落格,想將一切歸零、放空。而在這期間,生活過得很充實,也很忙碌,但沒有提筆,就是兜轉在面子書、看電影、看書。
當然還有去健身。
只是並沒有發生什麼艷事了。
說的奇怪,過去發生的種種狎鬧事件,似乎都是從這部落格引導而致。是我的潛意識催誘著自己:就冒險一些去接觸陌生人,然後有一些故事可以寫出來。這種潛意識潛移默化已讓我不得自知而敢于吹皺我一灘死水般的生活。但之前都是種種事情碰上來,我才在這裡書寫,記錄下自己當時過著的一刻。
但如此研究下去,是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後來我才來到如此的總結:我的書寫與生活是並列、如孿生一般地冒現。
然後我在面子書留連,驀然驚覺這社交網站(包括微博等的「推特」)已變得像一個無可扺擋的黑洞一般,將人人都蝕噬進去了──人人用智能手機記錄著自己當下無聊的心情、行跡,甚至內心的怒潮,都透過指尖、走在每一秒而公而告之,然而不見吉光片羽,卻是斑斑塗鴉而已。心情留言將文字切割得支離破碎,將語義抽象化到只剩一堆文字符號。
又或者索性只是將一張張自戀的相片上載,從狼藉的茶杯到一張素臉,每個人都用最簡化的手法、粗糙的形態來表達著一個自我的宇宙。
然後我發覺許多人都停寫部落格了。
原因:似乎一個人的心情都侷限在140個字而已了。太長的句子沒有人要讀,若是一個段落就棄之如敝屣了。若是面子書上得不到一個「讚」,就似心底裡被剜去了一角似的,愈發反映出世風變遷太快,人心卻荒蕪了。
部落格只是在短短幾年的盛景,如今就破敗、式微與沒落了。
所以,我就視這部落格為最後的文字祭壇,文字表達有一種不可褻瀆的神聖性,我應繼續將我的思絮用文字包裹起來,裝納在這部落格裡,記錄著自己在當下的一分一秒、點點串串的心情。
在此先謝謝各位來函的讀者,感恩你們的盛情問候與支持。歡迎大家在此重逢。